一直以来大家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有着不同的见解,通过查阅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儒、释、道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家提倡进取文化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孔子。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思想教导人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在创造物质财富实现自我价值。道家提倡规律文化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长寿。一个国家只有顺应自然和民意,才能国运昌隆。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道家思想教导人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以修行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佛家提倡奉献文化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的王子释迦牟尼(今尼泊尔国南部的释迦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姓乔达摩(也译瞿昙),原名悉达多,佛教徒称之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悟者,达到觉悟的人。他的教义是“博爱,众生平等”。他讲究“六道轮回”和“离苦得乐”。佛教的人生观是积极的,乐观的,创造性的。它要我们鉴因知果,避恶趣善,净化生命的本性,发扬人性的光辉。果能人人如此,则娑婆国土也就会转化成极乐世界了。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清净平坦,气候温和适中,万物光丽,宫殿庄严,六时雨花,宝莲充满,宝树发音,化鸟演法,是一个微妙庄严的清净国土,而极乐世界的众生,身相端严,寿命无限,具六神通,常住正定,且具智慧辩才,得无生忍,道心不退,不堕恶道,这就是此西方世界所以称为极乐,也所以称为净土的原因了。而我们口中所念的“阿弥陀佛”其实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的名字。佛家思想教导人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佛家,追求的其实都是“和谐”的理想,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万物的和谐。正视儒、释、道的文化思想,练就一身正气,百邪而不侵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