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大家徐文兵中医哲学笔记01 [复制链接]

1#

因是中医白,抱着对徐大夫的尊敬,第一遍听《中医哲学》时只做了笔记,而未敢整理撰文。听第二遍时,想听得更用心一些,想把笔记记得更详尽一些,希望在听课以后能有自己的心得。即使没有心得,也希望能把徐大夫的课程内容用文字记录在案,以便日后能随时翻阅,随地学习。如果可能的话,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触到他的课程,聆听他的教诲,改变原先的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让每个人的身体得到更有效地保护。

徐大夫开宗明义,首先引用孔子的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让我们每一个人注重生命的质量。真的,我们每个人掌握不了生死,既然生死不由我们掌控,那么我们何不在活着的时候好好善待自己,让自己活着更健康,更幸福。

于是他提出健和康的概念。说实话,有些德高望重的中医虽然医术高明,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独到的解决办法,但他们只注重中医对病、对养生的研究,而没有回过头来研究我国中医的起源,中医和其它中国文化的联系,以及我们生活中、学习中无处不在的中医知识。比如认字,徐大夫集多年研究,出版了讲述中国文字与中医紧密联系的《字里藏医》,开创了中国文字与中医存在关系的先例,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医提供了最原始,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中医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神学说,但从道理讲,中医和其它中国文化(包括宗教)都是相通的。它们相通在哪?汉字就是最直观的证据,徐大夫发现并整理出了相关的理论和著述。

讲到健康,不得不讲到身体,身和体是一样的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符合健康和养生理念吗?如果我们理解了健和康,身和体,运和动的涵义,我们就会明白了。

身,说文曰,躯也。是指躯干部分。而体,说文曰,总十二属也。首之属有三,曰顶,曰面,曰颐。身之属三,曰肩,曰脊,曰。手之属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属三,曰股,曰胫,曰足。但我们所说的体就是指肢体,所谓的体育运动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几乎所有项目都落实在肢体上。这和我国中医所说的健康是有差异的。

先说健,说文曰,伉也。是指强壮有力,有力的,有气的意思。而康,说文曰,糠也。查康字源流,它的本义是指演奏的乐铃。引申为四通八达的道路,中医认为的康是经络、气血通畅。

徐大夫特意对道路作了以下解释,一条通路为道,二条为歧,三条为岔,四条为衢,五条为康,六条为庄,九条为馗。古时所谓的康庄是指五条以上的都通的大道。所以,康和健意义是不一样的。举几个例子,现在的健身房应该叫健体房,因为人们锻炼的是体而不是身。而站桩应该叫健身,因为肢体不动,而躯干内部的脏腑器官的气血在运行。现在肢体手术后的恢复不应该叫康复,而应该叫复健(台湾叫法)。

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特指的含义,它的精确和精准被徐大夫逐渐揭开面纱,因此,对中医来说,我们很有必要认识一下什么是恙、疾、病、患。

对这些文字的解释,东汉问世的《说文解字》也稍显局促了。比如疾,说文曰,病也。而对恙和患,说文都曰,忧也。且听徐大夫为我们解读。实际上,真如徐大夫所说,我们都活得太粗糙了,古人不是没有告诉我们这些文字的不同,而且我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学习过,只不过我们都没意识到,或者说,根本没有察觉到。

徐大夫举例中学课本范文《扁鹊见蔡桓公》,第一次,扁鹊见蔡桓公,他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第二次,扁鹊复见,他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第三次,他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最后一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就是疾和病的区别,疾是指表面的、急性的,来得快医治也去得快的小毛病。而病,是疾加也(说文),已经在身体里留下把柄了,非得使用针石、火齐才能去除了。当然,恙和患都是忧,但是程度完全不一样。

我们不要不以为然,因为中医对待恙、疾、病、患各有一套不同的处理办法。如果像我们现在,认为疾就是病,病就是疾,那对待的态度和治疗的效果肯定与正确区分不一样。我们有些人对徐大夫的《字里藏医》也不以为然,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深究了也起不到什么效果。我想,一个正确对待的人和一个不以为然的人,他们的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养生观念肯定不一样,这连世界观、价值观等也都不一样。

这是第一节课的大概内容,因为是厚朴的教学内容,如有侵权,速请告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