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志权大学校长致辞为何每每成新闻bd2tares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刘志权:大学校长致辞为何每每成新闻


与其津津乐道于校长们如何在一次演讲中体现了亲民素质,不如关注其在平时的大学管理中,是否真正言行合一,履行了亲民精神。又到毕业季。这次,北大新校长王恩哥的毕业致辞,因为既有《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时尚元素,又有 装空调 保安员 等家长里短,收获学生十多次掌声和媒体盛赞。纵向看,王校长的演讲并非创举,而是有由来的。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毕业演讲,被学生掌声打断30次,7700多名学生起立高呼 根叔 。自此,清华校长的凡客体,北大校长的咆哮体等,每每成为媒体关注热点。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我们所记住的,其实无非是校长放下架子、与生同乐的情怀。情怀很重要。客观上,这些年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不高高在上,而是走亲 生 路线,充分 接地气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体现。但是,且慢过于乐观:设身处地,这样放下架子的平等与轻松,在 毕业 这样的特定场合,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其实我们忽视了更有意味的对比:这么些年来,为什么上很少出现校长以 时尚元素 或 接地气 而引发关注的 新生入学致辞 ?道理很简单:出得校门,即成校友;大学教育,四年已经完成,谁也不会指望毕业演讲这一个环节以教化教育、触人心弦;而新生入学,师道尊严还在,教育的重任还在,似乎未容得校长的轻松与活泼。那么,这头尾之间,哪个才是校长的 真面貌 ?毕业致辞既是校长和学生分别之词,也是以后工作的 誓言 。行动才是水滴石穿、折服人心的真正力量。譬如曾任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先生,曾留下了给入学新生照看行李、与普通学生打成一片的佳话,这些事情,无须毕业致辞装点,却已成北大精神;再譬如,在北大两任校长的演讲中,我个人对北大重开 平民学校 给校工创造可以继续深造的机会,对把普通员工请到毕业典礼讲话,以及给学生安装空调这些具体事件印象更为深刻。这些 接地气 的实际行动,才是给毕业学生以精神洗礼和榜样感召的真正力量。与其津津乐道于校长们如何在一次演讲中体现了亲民素质,不如关注其在平时的大学管理中,是否真正言行合一,履行了亲民精神。说到底,类似毕业致辞之所以能每每成为新闻,其实反映了社会大众对所有领导破除神秘、放下架子、与民同乐情怀的潜在期待。不知*府官员们能否从中得到启示:严肃板正的书面讲话、有意与民众保持距离,未必能维持自己的权威;真正走进群众,关心民众疾苦,与民众打成一片,这才是民心所向。本报特约评论员刘志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