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天开启的标志。从这一天开始,日照时间进一步缩短,温度降低,人们开始准备过冬!而为了度过寒冬,民间就逐渐形成了以食材来进补的习俗。
那么,立冬需要吃什么呢?其实也并没有成文的规定,毕竟不是端午和中秋这样隆重的节日,会有专门的粽子和月饼。而根据南北方的差异性,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饺子,一种是羊肉。
饺子,那可是北方人的最爱,手工擀面皮,精心调制各种馅料,反正就是美得不要不要的。而可能也是因为对于饺子的热爱,北方人在许多重要节日当中,都会选择吃饺子,似乎饺子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这一点其实重庆人也深有体会,不过并不是吃饺子,而是吃火锅。重庆人无论做什么,都可以用吃火锅来解决。朋友聚会、生意谈判,就算是结婚喜宴,提前一天的晚餐也是可以用火锅来搞定的。
而南方人在立冬的时候,则选择吃肉,特别是羊肉,其他像是牛肉一样的肉类也很受欢迎。相比于吃饺子,吃肉显得更加直接,就是单纯地补充能量,抵御寒冬的侵袭。通常这个时候,重庆人也会在火锅之外,考虑一下羊肉汤锅,既养生又养胃。
而北方人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饺子呢?这其中也是充满了寓意的。
相传,我们现在所食用的饺子,是著名的医圣张仲景所发明的。最早,饺子是作为一种食疗药方而存在的。当时正值寒冬,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南阳。看到路边很多无家可归之人,因为天气寒冷,他们的耳朵都被冻坏了。张仲景作为一名医者,自然见不得这样的场面,随即决定要尽力帮助他们。
经过一番专研,张仲景创出了一个用于御寒的食疗药方,被称为“祛寒娇耳汤”。具体做法就是将羊肉和其他药材一同熬煮,待煮好后捞出,切碎之后,再用面皮包起来,然后又放到药汤里面煮熟。最后,一碗汤配上几个煮好的面皮,就算大功告成。
张仲景将这种食疗方子分发给那些穷人食用,随即就令他们感到浑身温暖,耳朵上的冻疮也就慢慢好了。因为这面皮包裹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所以就取名为“娇耳”,而这也就是饺子的原型。
另外有一种说法,张仲景开始分发这“祛寒娇耳汤”的时候,恰巧就是冬至,而张仲景去世的那一天,同样也是冬至,所以吃饺子也有一层含义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原本应该说立冬,其实冬至也差不多,因为无论冬至还是立冬,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发展到后来,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普及的食物,并没有特别的地域和时令性要求,大家转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