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从立冬起,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俗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天让个康之书带大家一起了解冬季养生小知识吧!
多吃温性食物,适度进补
1、立冬多吃白
白菜:白菜的大帮子含有叶绿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远远高于白菜内叶和菜心,食用时切勿丢弃。
白萝卜:润肺止咳吃白萝卜!中医认为肺乃“娇脏”,是外邪首先侵袭的脏腑,立冬以后需要特别呵护,白萝卜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功效。
2、少食咸,适当吃点苦味的食物
咸味入肾,苦味入心。如果咸味吃多了,会促进肾水升腾而以水生木,肾水反而不能闭藏,有损健康。而苦能降火,适当的苦味可以帮助相火下潜,更好的促进冬天肾水的闭藏。
3、补养食用肉类和干果
冬补可以适当的多吃肉类,比如牛羊鸡肉、鲫鱼鲤鱼等,也可以吃一些干果,比如栗子、核桃、花生等,这些食物都可以帮助我们补气填精、壮养元气,有助于冬日收藏。
适度运动,不宜大汗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免扰动阳气。
冬季晨练,不要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开始比较好。
适宜的运动为:散步、慢跑、打太极、敲打健身球等运动量小的活动。
早睡晚起,恬淡安静
1、多睡一会,养护阳气
《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在山西立冬后每天尽量早上6:40左右起床,晚上10点左右睡觉,这样对养护阳气最有益。
2、室外走走,提高抵抗力
阳气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因此,冬季养生不能因为天气寒冷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要适当的感受天气间的寒凉之气,走出室外,激发身体潜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暖防寒,远离疾病
立冬以后气候转凉,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次,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儿童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容易诱发感冒。
立冬养生食谱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食盐等调味品各适量。
做法:
1、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生姜洗净,切片备用;
2、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
3、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胡椒猪肚鸡
原料:猪肚一个、鸡半只、党参15克、芡实30克、红枣十二个、胡椒三十粒、生姜四片、米酒、盐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和土鸡清洗干净;
2、将猪肚的其中二个小口用白绳子绑紧,把整鸡从猪肚的大口中塞入猪肚子里,倒入胡椒粒(或拍碎)再将猪肚的大口绑紧;
3、把整个猪肚鸡放入砂锅中,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2个小时,中途把猪肚鸡翻面一次;
4、关火后取出炖好的猪肚鸡,剪小口将汤水流出,扔掉绳子,待凉分别切块;
5、把汤水以及猪肚片和鸡肉鸡骨一同倒回汤锅中大火烧开,加盐调味即可。
木耳山药炒莴笋
原料:山药、干木耳、莴笋、红椒、葱花、盐、香油、鸡精、米醋少许、糖少许。
做法:
1、山药去皮切片,在滴有白醋的水中浸泡一会后入加有少许盐的沸水中快速焯烫一下,然后捞出控干;
2、木耳入温水中,加入少许盐和干淀粉,泡至发起,然后去掉根部,撕成小块,也入沸水中快速焯烫一下;
3、莴笋去皮切片,红椒洗净切片;
4、锅入油,热后爆香葱花,倒入莴笋,红椒和木耳翻炒片刻,其间可淋入少许水;
5、放入山药片快速翻炒,调入鸡精,盐,糖,醋和香油,炒匀关火。
田园百合
原料:鲜百合g,秋葵3根,鲜玉米棒1根,胡萝卜1段,姜末适量,盐1勺,蔬果粉半勺,花椒油1勺
做法:
1、秋葵切片,泡在盐水里备用。
2、胡萝卜切片,玉米取粒备用。
3、锅内倒水煮开后,加盐,焯熟玉米粒、秋葵、胡萝卜和百合。
4、热锅倒油,爆香姜末。
5、食材全部下锅翻炒,加入盐、蔬果粉调味,出锅前淋上花椒油1勺即可。
立冬饮食不仅要注意进补还要注意营养均衡,个康之书营养配餐功能—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出适合不同人体的科学营养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达到均衡膳食,营养全面!
无论是孕妇、儿童、减肥、偏胖或偏瘦人群等,都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智能定制科学营养配餐!
注: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