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仙蕊刘丰
中华养生文化丰富多彩,以中医理论与实践指导的中华养生促进了中国人的生命和谐与健康。
养生之要,首在养心。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内守的心境。故养生先养心,心平则寿长。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将其视为养生长寿秘诀。揭示了常保持身心平衡的人五脏醇厚,气血和畅,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生命的智慧
原像的境界,圆满的境界
马仙蕊: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整部书的文眼,就是十六个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黄帝内经》所倡导的生命科学,最终让我们达到非常高的境界,我们认为它到达了这个“一”,就是圆满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原像的境界,就是本来面目,就是N维(N趋于无穷大)的境界,因为它讲的恬淡虚无,就是指我们的真空大道,只有真空才是虚无的。
如果你可以从真空里采天地精华的话,那么这个就是你的“真气从之”;如果你整个身心性命都是从真空大道中来,那么你自然是“精神内守”。
虽然《黄帝内经》讲的是如何治未病及养生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它不仅仅只是说有病可以预防这么简单的道理,它更主要的是在讲生命的智慧。
养心的背后是调心
调制你的认知
刘丰:中医系统里面,我们讲到了养生,实际上养生背后是养心,养心的背后是调心。仅仅养生却不去调制你的认知,那么你的自由度还是打不开。
调心的目的是要彻悟,就是说这个宇宙中的一切,源于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我们实际上要回归到那个境界。这是所有人类智慧所说的共同回归的地方。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无极,也就是所谓与神同在,天人合一。
中医的最终结果是让我们对生命彻底地觉悟,这叫彻悟。如果没有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在救治别人的时候,往往只能执着或者停留在某一个中间层的生命状态上。
中医在更大的宇宙空间里面,具有更完整的科学属性。它是以整体能量平衡而成的一个平衡像,从而达到健康的调治效果。
当我们了解到这个层面时,我们再去看精气神。精,就是有形的显性的能量状态;气,是无形的是隐性的能量状态;神,是超越时空的高维存在。
中医的三层境界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中医,有三个层次。
中医里的「下医」只会用三维物质世界的方法治病,它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西医的,因为西医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范畴比中医所能涉及的范畴要广多了。因为中医发生的那段时间,整个物质世界还没有现在这么丰盛。
中医里的「中医」是超越三维,可以运用高维的能量时空关系来解决三维问题。这些人一定是修炼的人,他一定能够把中医的传统理论里面跟高维空间连接的干支哲学、子午流注活性地用到现实当下。
中医中的「上医」是对整个宇宙能量分布、宇宙时空关系的整体性上去感受与运化。
所以,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才是医病的。
从这个格局上来看中医,中医的精髓最终又回到了人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