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颜德馨首届国医大师
年生于江苏丹阳中医世家,系孔子弟子颜回后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名中医药家。曾荣获“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届“上海市医学荣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在传统中医“八法”之外创立调气活血的“衡法”治则,为治疗疑难杂病、抗衰老开出新路。晚年创办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在同济大学发起举办中医大师传承班,影响深远。
摘要
靠食物就能治百病的说法,实在荒谬。食物虽然与药物一样,都具有“四气五味”,但食物的性质大都比较平和,如果说一种食品吃上几天就能让人的血脂、血压明显变化,那是无稽之谈。食疗养生的确有助改善体质,但通常都需要长期食用,才会见效。
本文为颜德馨年接受解放周末采访的实录。
1
进补最忌人云亦云,切勿凭感觉自行买补药服用
解放周末:近年来,膏方进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早在入冬前,不少医疗机构就纷纷办起了“膏方节”“养生节”。
颜德馨:膏方是中医养生的一种精华与传统。冬季天气寒冷,是万物封藏的季节,此时适当进行调理进补,对一些慢性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能起到很好的疗效。但膏方虽好,却不能盲目迷信甚至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解放周末: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可见人们对冬令进补总是抱以“包治百病”的期望。
颜德馨:我看,补得不好,适得其反。吃膏方导致腹泻、胸闷、胃口减退的例子屡见不鲜。中医看病有一条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也就是说,补的前提是身体有虚证。
现在的中老年人甚至中青年人中,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富贵病与平时的饮食滋腻密不可分,这类人如果一味地吃传统意义上的“补药”,动辄人参、龟板、鹿茸、阿胶,只会令身体雪上加霜。
进补最忌人云亦云,切勿凭感觉自行买补药服用。先请中医进行诊断,明确自己的体质,然后对症下药,才是明智之举。
解放周末:把传统的“进补”理解成调理、调补,或许更为贴切。
颜德馨:的确如此。膏方不能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补”,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不能一味求“贵”。现在一张膏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不在少数。
药材再名贵,如果用得不恰当,人体不吸收,又有何用。我的恩师秦伯未当年有一句话,让我受用至今。他说:“开膏方的诀窍不外乎四个字:从轻发落。”
解放周末:怎么理解这个“轻”字?
颜德馨:剂量不宜过重、药性也不能太重。保证药的吸收,是中医用药的灵*。如果过度服用人参、*芪等补气药,会导致腹胀;过量服用红参、鹿茸等补阳药,会出现大便秘结、烦躁、血压升高等反应;过分使用阿胶、龟板、鳖甲等滋腻药物,会出现恶心、腹泻等反应。
记得我的恩师当年制膏时,很少用阿胶等“荤膏”来收膏。清代一位中医名家说过“胃以喜为补”,也就是说不管吃什么药、吃什么补品,首先要求得胃的舒畅,只有胃吸收得好,才能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开膏方时,无论从剂量、药味的选择,还是药味的配伍上,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我的经验,是在众多滋补之品中加入一些能消除药物的黏腻之性、帮助脾胃消化吸收的药材,比如苍术、木香、厚朴等。
解放周末:看来,开膏方需经过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
颜德馨:当然。膏方不是速成品。吃膏方者不能抱着吃几天就药到病除的心态,必须经历长时间调理的过程方能见效。
药的配伍不能随意组合套用,除了要遵循“胃以喜为补”的原则,我还有一点心得,那就是要“动静结合”。膏方内的补药多为“静药”,有些滋腻难消化的可能会妨碍气血的畅通,如配以辛香的“动药”就能“补而不滞”。
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适当服用决明子、红花、葛根、丹参等与补药搭配,能起到固本清源的效果。
解放周末:作为“国医大师”,您个人有吃膏方的习惯吗?
颜德馨:我吃的膏方既不名贵,也不复杂,主要就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赤芍、柴胡等。在吃法上,我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尤其是晚餐如果吃得油腻,再吃膏方,容易影响其消化吸收。
2
养生没有捷径,必须细水长流,更不可“按书生活”
解放周末:除了认为吃膏方进补外,许多电视节目似乎更热衷于鼓吹食疗养生:与吃药相比,食疗更为简便易行。对于这一现象,您怎么看?
颜德馨:中医自古就认为,治疗疾病应“先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有一定的作用与价值。但近来,那些伪大师、伪中医夸大了食疗养生的作用,误导了不少人。
解放周末:最为人熟知的说法就是:“吃进来的病,能吃出去。”
颜德馨:靠食物就能治百病的说法,实在荒谬。食物虽然与药物一样,都具有“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性能,寒凉食物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温热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的作用。
但食物的性质大都比较平和,如果说一种食品吃上几天就能让人的血脂、血压明显变化,那是无稽之谈。食疗养生的确有助改善体质,但通常都需要长期食用,才会见效。
解放周末:养生没有捷径,必须细水长流。
颜德馨:是的,万万浮躁不得。比如当今常见的糖尿病、脂肪肝等,大多是长期饮食不当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怎么可能指望用一种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
只有改变饮食习惯、平衡营养、增加运动、调整起居、消除病因,才能逐步改善。
解放周末:很多人热衷于食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食物安全,没有副作用。
颜德馨:刚才说到,食物都有“四气”和“五味”。辛、甘、酸、苦、甜这五种滋味各有作用,即所谓的“辛散、甘补、酸收、苦降、咸软”。食物还有补和泻、阴和阳的属性,所以食物的搭配也存在配伍的讲究。
更何况,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人的饮食各有禁忌。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体质,盲目跟风,只追求所谓的功效,却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吃,那么食物也会致病。
解放周末:包括食疗养生在内的各类养生方法之所以受到追捧,与眼下五花八门的养生书籍的热卖不无关系。
颜德馨:养生不能“按书生活”。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可盲目照搬书本。
解放周末:现在,只要和养生、中医挂上钩的,特别是贴上“秘方”“秘诀”标签的书,都能卖得很火爆。
颜德馨:不得不指出,现在的“养生市场”亟需有关部门加以规范,无论是电视节目、书籍刊物,还是养生产品,可谓良莠不齐。你看看这个,连药材也被“快餐化”了。(颜老把一袋印有能补血养颜字样的“即食阿胶”递到记者面前,这种阿胶被制成像糖一样的小块包装。)这样的保健品,让我这个搞了一辈子中医的人感到伤心。
阿胶的确能补血,特别适合有虚劳之证的人,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吃,它有一定的禁忌。更何况,阿胶怎能即食?必须用酒烊开,才能入药,起到应有的效用。这些传统都是有学问的,岂能随便改掉。
解放周末:那养生到底有没有“秘诀”,能不能谈谈您的心得?
颜德馨:养生没有捷径,也谈不上秘诀,无非是遵循那些最朴素的道理。我认为,生命在于“流动”。
我的晚餐基本上都吃粥或稀饭,粥里从不加所谓的食疗药材。对老年人来说,要尽量吃得清淡些,口味过重,会内损脏腑。饮食宜温热、熟、软,最忌生冷粗糙。
老年人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已经衰弱,而且大多牙齿不好,吃粗糙的食物容易损伤肠胃。我也从不乱吃补品,通常就是服一些刚才提到的活血化淤运脾的药,做到“每餐必饥,每食必喜”。
解放周末:每食必喜,是否意味着吃饭要带着好心情?
颜德馨:哈哈,也可以这么理解。刚才说到开膏方的原则是“胃以喜为补”,其实日常饮食也是如此。“胃喜”是一种心理状态,有食欲很重要,勉强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古时就有名医提出,不必过分苛求膳食的设计,病人想吃什么就应该补什么。无论是药物还是食物,倘若食后胃中觉得舒服,则益于人体。否则即使是吃山珍海味,如果食后不适,脾胃运化不佳,反而对人体不利。饮食不过量,不吃不消化、“胃不喜”的食物,一切以“喜”为界,就是我的饮食之道。
3
现代人往往过分注重饮食、药物的作用,忽视了精神的调养
解放周末:您刚才说,您的养生心得是生命在于“流动”,除了饮食,“流动”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颜德馨:从宏观来看,养生是一种文化;对个体来说,就是追求一种心境。保持流动的心境,归根到底是为了追求平衡,既包括心理的平衡也包含生理的平衡。
解放周末:在“流动”中“平衡”。
颜德馨:所谓“流动”,就是不吃增加肠胃负担的食物、不穿过于臃肿厚实的衣服,因为衣着宽松,才能保持全身气血的畅流。选择衣服时,我还比较注重衣服的颜色,颜色也会影响心情。当然,流动还包括适当的运动,每天散步半小时以上,是我多年的习惯。
解放周末:使心情保持“流动”,似乎更为不容易。颜德馨:是的。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换句话说,就是情绪如不加以控制,太过激烈,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去平衡。解放周末:乐观者长寿。
颜德馨:正是如此。精神舒畅,血液循环才会好,生理的各项功能才能保持旺盛。
解放周末:但人生难免忧愁烦恼,您又如何排解?
颜德馨:我的原则是尽量不发怒,即使遇到一些烦恼,我也有两个让心情“流动”起来的方法:一是向亲人诉说,一吐为快。从中医角度来说,有话就说,能疏肝解郁。二是写字。练字需安心调气,气调,则脉络自通。手的精微活动又是“脑的外化”,提笔泼墨,是一种自我调节,更是健脑之举。
解放周末:中医讲求“精、气、神”三者的平衡,保持精神、心理的健康是养生的一大要义。
颜德馨:没错,“精、气、神”被历代养生家誉为人身“三宝”。而“神”字,却时常被忽略,现代人往往过分注重饮食、药物的作用,忽视了精神的调养。
解放周末:特别是在疾病面前,有些人并不完全是被疾病打垮,而是先被自己的情绪击垮。
颜德馨:保持信心和勇气与养生祛病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心情舒畅能使心理状态平衡,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不良情绪则会使内脏生理机能紊乱,使疾病加重。意志坚强者,能增强抗病能力,意志怯懦者,往往经不起疾病的折磨。我自己就有这方面切身的体会。
解放周末:您的信心和勇气源自哪里?
颜德馨:9年前,我因为不慎摔倒而骨折,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我曾经犹豫过。
解放周末:是什么让您最后决定冒这个险?
颜德馨:我卧床后,一位好友来看望我,他说:“颜老,我知道您不甘心放下您的中医事业,但如果您要继续工作,就必须动这个手术,否则如果常年坐轮椅,生活质量必定下降,还谈什么事业。我知道,中医事业就是你的精神支柱。”最后,当我决定接受这个大手术时,我的家人都非常惊讶。
手术后,我的病人又给了我恢复的动力。虽然我家门口一直挂着“谢绝来访”的牌子,但鲜花还是摆满一地。能与病人结下情谊,能再为病人服务,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躺在病床上,我曾这样对自己说:一定要把病看好,一定要好起来,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病愈后,家人也多次劝我不要干了,好好休息,可我这个人就是不服老。我们家族多年从事中医事业,现在已经到了第四代,中医给了我一切,我感激不尽,我想为中医事业的发展竭尽我的所能。■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解放周末
以上小狮采编自互联网,欢迎转发!
点通讯录“+”,再“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