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基督教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607/4635657.html

睡眠是养生之道

现在人提倡休息八个小时,八个小时太多了。现在的人生活很不正常,晚上二、三点钟还不睡觉,第二天早晨十一点、十二点才起床,完全颠倒了,那身体怎么会好?中国古人讲求的叫子午觉,这是最养人的。晚上是子,子时,子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你看你睡觉是十点到两点,这最养人的。中午,年岁大的要休息,睡午觉,午觉是什么时候?十一点到一点,这是午时。

在从前社会里大家很重视睡眠,睡眠是养生之道,很讲究。家里面房子很大,但是睡眠的地方很小,讲求什么?聚气,房子小聚气,房间太大散掉了,气不能聚。它都有考究的,生活非常讲究。皇上上朝三点钟,你就晓得宫廷里面的生活它很有规律。时间到了,太监去叫人、去敲门,赶快起来。那个时候头脑清醒,不迷惑,所以早朝。睡眠不能太多,太多怎么样?太多就昏沉。常常喜欢睡眠,这人会迷惑,头脑不清楚,有这些毛病。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三集)

/12/28 档名:02--

摘自《大经科注》第集年11月6日讲于香港养生之道,念佛是第一


  想在这个世间求长寿不可能,寿命再长,过去李老师告诉我,要依古圣先贤所说的话,不会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的寿命,就是说我们这个人,人身是个机器,你要会使用它、会保养它,它正常的寿命两百岁;如果保养得非常好,可以活三百岁。没有能活到两百岁,都是你不善于保养,你把这个机器糟蹋掉了。学中国中医就知道,中医里面讲的两百岁是正常寿命,所以你要懂得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念佛是第一。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演,他是厌离娑婆、往生极乐,他往生的缘早就圆满了。这个人了不起,他是大乘教里面所谓真正的“法器”、学佛的好材料。他念阿弥陀佛,我相信他在三十岁左右往生的条件就具足了,“一心不乱”。为什么不去?我们在《永思集》里面看到的记载,老和尚见阿弥陀佛、老和尚见极乐世界很多次,我估计绝不少过十次,这正常现象。常见阿弥陀佛,每次见阿弥陀佛都向阿弥陀佛求往生,求阿弥陀佛带他去。阿弥陀佛嘱咐他:你修得很好,在这个世上多住几年,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所以他住世一百一十二岁,是阿弥陀佛给他的任务,就是来做样子给人看的。什么时候能往生?大概阿弥陀佛跟他约定,什么时候你看到有人送一本书给你,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佛就来接引他往生。他天天在等。有没有人送他?没有人。为什么没有人送书给他?老和尚不认识字,一生没有读过一部经、也没有听过一次讲演,他一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谁肯送书给他?送书不是挖苦他吗?!书要送给念书的人看,他不念书你送给他,不可以,无礼。


  就有这么一个无礼的人,二〇一三年,大前年一月,过年的时候去看他,送给老和尚的礼物有吃的、有穿的,真的有这么一本书带上去了。老和尚看到这本书很惊讶,真有人送书给他,就请教这书叫什么名称,人家说这个书名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跟阿弥陀佛的嘱咐一对号,完全相同,欢喜得不得了,赶快穿袍搭衣,他自己最心爱的这一件搭衣,二十五条衣,红的,照片上就是的,赶快穿上,拿着这本书,要求大家给他照相。别人不知道,老和尚一生从来没有要求人给他照相过,他要要求照相干什么?是最后的一张照片,留给大家做纪念,他来给我们作证转。难得!照完这张相第三天就走了。


  第三天走的时候没告诉人。因为有很多人他常说我快要走了、我快要走了,告诉人。但是没有人想到,大家都说:老和尚你什么时候走告诉我们,我们来助念。他说我不要人助念,他说助念不可靠,我自己念佛往生可靠。这一天从早晨到晚上都在菜园里面工作,在平地、浇水、拔草干了一天,到太阳下山才收工,别人看到告诉他:天黑了,可以收工了。他给人家说,他说:好了,我快好了,我做好了我就不做了。没有人听懂他的话,他不做了,他第二天往生了。他就是那天晚上往生的,半夜走的,走得多潇洒、多自在!


  走了之后人家到他房间,看他老人家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得规规矩矩,人躺在床上,仔细一看,走了,晚上自己念佛走的。他念佛从来不敲引磬的、不敲木鱼的,这天晚上念佛敲引磬,一句佛号敲一下,阿弥陀佛。这是真正得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得无量寿。


  经云:“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


  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国中”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声闻是小乘,天人是凡夫,无数。这个世界其大无量无边,每天往生的人都是无量无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说人有多少?阿弥陀佛,每个人都要化身去接引他,他要不接引,这个念佛人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找不到,一定要等他来接,所以他分身无量无边。往生去的这些人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就有这个本事,得阿弥陀佛加持,有这个本事——现身,也能够变化无量无边的身体。变化了干什么?到十方诸佛世界去拜佛、去供佛,供佛求福报,同时听经闻法,诸佛都在那里讲经说法,每一尊佛说的经不一样。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同时听一切诸佛讲经说法,不要很长的时间,佛所说的一切经全通了。


  所以到极乐世界没有不大彻大悟的,“大彻大悟”就是成佛,没错,你是成佛了,怎么样?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断这个习气没法子修,真没办法,就好像只能够把酒瓶瓶盖打开,放上个二三年,再去闻,没有了,只有这个办法,除这个办法没有第二个办法。所以把他放在“实报庄严土”,放多久?放三个阿僧祇劫,他无量寿,三个阿僧祇劫不在乎,像我们这三天一样,那就真正圆满融入“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证得圆满的法身,这叫“妙觉如来”,比等觉高一级,大圆满了。


  信息今天我们收到了,我们明白了,就要从今天开始干,不要等明天,等明天就懈怠。没搞清楚,不干,不想干,情有可原;搞清楚、搞明白,不干就错了、就有过失了。


  所以我们接下去看末后,这念老为我们补充的:


  于彼国中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见佛闻法,随意修习,直至成佛。故云:“寿乐无有极”。


  到那里去等着成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032484.html
点上方金灯台微刊↑↑↑
  若要在二千多字以内讲述超过二千五百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甲”),并且要引渡到二千年从零到世界最大信仰体系的“基督教”(“乙”),除了纲领式的提要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论题的方式是从“甲”到“乙”──为什么可能?因为两者都是:


  1.关乎人生;
  2.人类思想,行为的价值核心;
  3.寻找平安,幸福,喜乐。


  为什么需要?因为“甲”与“乙”的差异是:


  1.“有神?”与“有神。”;
  2.“多神”与“一神”;
  3.“靠人”与“靠神”;
  4.“自力”与“祂力”。


  前者走不通──从个人到国家,民族都如此,所以要迷途知返,从人的道路回到主的道路(参旧约耶利米书二:13;与以赛亚书五五:9)。这需要一点解释。


  中国自古并非没有“崇高创造”观念,“上帝”一词即出自诗,书两经,可惜缺乏希伯来式的“纯真独一”信仰。中国的“人本”,“人文”思想,把“神,人,*”的三级关系建构成人间“王室官吏──平民百姓──罪犯贱民”层次的投影,彼此互通,而又充满了实用,功利的意味。以作为文化核心的儒,道,佛三家思想来说:儒者秉承孔子之教,“敬*神而远之”,“尽人事以安天命”。既“敬”而又“远之”,不亲也不爱,这“敬”就必然流于利用,虚文;所谓*神,也就等同于可以贿赂,唯名利权势是慕是听的,正面反面的各级*帝国干部了。老,庄的“神”,是哲学化的,抽象化的“道”。人以心向道,就可观赏逍遥,无滞无待。老子第二十五章对“道”的描述,当然有一点约翰福音首章的趣味,但是他们所说的“道”既不是有意志,有爱心的“人格神”,我们也就不必穿凿比附。比附道家,袭窃儒佛,综合种种原始信仰的道教,神灵体系庞杂纷乱,来历不明,大可欺惑下愚,却不容易吸引上智──有时上智也会利用它而聚集下愚,造势以利己吧!上智下愚都易于归心的佛教,最初由印度教脱胎而出,以“明心见性”为觉悟解脱的原动力,不讲创造主宰,很有“无神论”的意味,但是他们承袭了印度传统的“业报”,“轮回”,并不拒绝多神信仰,所以发展到大乘,又渐渐“神佛合一”。至于真言密教更加大造偶像与符咒了。


  如果有兴趣研究这些问题,西游记,封神榜两本著名小说,是必读之书。“人凭神力,神凭人食”,人间的官民关系,正是如此。


  儒,道,佛三教之中,层次最高者当然不屑讲*弄神,而直指心性。孔,孟之徒,以道德的“良心”为伦理基础;老,庄之道,以虚静的“清心”并观万象;佛陀之教,以明悟“佛心”戡破世情,舍离解脱。总之都是以本心为根,以自力为贵。到此心把持不住,自力依靠不足,就广求“他力”。佛教衰于印度而行于中国,五代两宋以后,净土独盛,人人诵念阿弥陀佛,就恍似新约希伯来书的“弥赛亚”(救主耶稣)了──即如近日我们欣赏精于组织,善于文章的佛光星云大师一篇篇动人的佛陀祈愿文,如果把“佛”换成了“上帝”或“神”,你会错觉是某位牧师,神父公祷之语!


  恍似而已,并不真正如此。


  当然,这正好说明:无论任何人,他的心灵深处其实都知道:自己的心,并不真正可靠,并非最后根源,难作最高主宰;还是要仰望那位自有永有,独一无二,自古不变的上帝。


  所以,要从“甲”到“乙”──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基督教”。


  无论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都有根本性的不足。这“不足”在近代大举接触基督教文化就更明显:


  第一:人的生命,有成,住,坏,空(借用佛家语);人心不能自有永有;


  第二:人心是灵妙的,但是,它从何而来呢?心是伟大崇高的,可是它究竟是什么?它为何对人独厚?


  第三:良心是可嘉的,然而,它从何而来呢?为什么各人的良心总有差别,总有限制?为什么儒家的志士仁人,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佛,道的高人隐士,被病为无补于世,只懂得空无,退隐,消极?为什么现代的佛教大师,要鼓吹融入“人间”?


  自力与祂力,一神与多神,都不能并尊,都总有矛盾。从秦,汉到明,清,三教流行二千年,中国的社会,*医治,不是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坏。在民族主,科学,法治,人们权,先进的国家,广入人心的传统都不是其他信仰,而是基督教。


  所以,阳光未到之时,我们幸有儒,道,佛三教的火炬,烛光;福音既临,我们就知道:中华文化要成全,要更新,惟有归信基督,仰赖上主。

蒙允转自教牧分享。作者陈耀南教授曾任香港大学、理工大学、台湾中正大学等大学教授职。

金灯台无固定投资者,若愿意可通过下方"奉献支持"金灯台事工。

精彩回顾,点击阅读教会与世俗文化福音与华人文化基督教什么时候传到中国呢?唐朝的大秦景教本社作者

天黑了!感谢为金灯台加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