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释义千金方之调摄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1#
甘露聚糖肽针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孙思邈(约公元·~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善谈老庄,有“孙真人”之称,是隋唐时代著名中医药学家,致力于研究岐*之术,医术高超,曾应诏入皇宫为唐太宗的皇后诊治。其一生研读医经,“白首之年,未尝释卷”,系统总结了唐以前之医学成就,并融汇自身临床实践,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该书内容丰富,取材广博,内涵伤寒、外科、诸风、小儿、妇人、养性、辟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本草、色脉及针灸等内容。《千金方》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国外医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养性”“补益”“食治”等篇,阐释了对养生保健理论,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其思想理论在当代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孙氏享年百余岁,得益于其后天的调摄养生。让我们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著作《千金方》中,来学习孙真人是如何调摄养生、延年益寿的。

修心养德

孙思邈承《内经》之旨,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内心平静,则心神安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万病由心生,万病由心灭。养心使心安宁,心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有益于身心健康。修心先养德,注重修养品德。《千金要方》中:“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首先,行医之人要有医德,孙氏在“大医精诚”中倡导医者应发“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要有仁爱之心,救死扶伤。品德高尚者,乐于助人,心中向善,必有福报。若“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可见,若想健康长寿,需要静心凝神,修养自己的品德。

调节情志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不节,则损伤脏腑,“喜伤心,怒伤肝”等。《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言“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淫,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情志过度失调有害无益,所以孙氏提出“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保持情绪的稳定,更利于身心健康。

服食有道

饮食规律,清淡饮食,不能暴饮暴食,均衡膳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健康长寿。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提倡“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千金要方·序论第一》:“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更是通过食疗来养生,孙思邈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在《千金翼方·养性·养老食疗》中创立多首食疗方,通过食补以疗愈疾病。如“服乌麻方”,孙氏认为“久服百病不生,常服延年不老,耐寒暑”。

导引吐纳

适当的锻炼运动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孙氏提倡导引按摩,创有“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势来进行形体锻炼,有理筋活络,疏通气血,祛病延年的功效。这项锻炼简单易懂,适合大众学习。孙氏也重视吐纳法的“六字诀”,即“吹、呼、嘻、呵、嘘、呬”。通过呼吸导引,来调动脏腑的功能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五禽戏

从修心养德、调节情志、食疗养生、导引吐纳等方面阐释孙思邈调摄养生的方法,希望对我们生活有有所帮助,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六字诀和一首延年益寿方。

六字诀

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

六字诀是一种道家吐纳养生法,孙思邈视之为长寿方法。即通过不同发音口型,产生气流激发相应脏腑、促进经络循行,强化脏腑功能来养生保健的。嘘(xu)可用于肝火旺、两眼干涩等肝经疾病;呵(he)可用于心悸、心绞痛、失眠、舌体糜烂、舌强语謇等心系疾病;呼(hu)可用于脾虚、腹泻、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脾胃疾病;呬(si)可用于伤风、咳嗽、呼吸急促而气短等肺系疾病;吹(chui)可用于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发脱齿摇、子宫虚寒等肾系疾病;嘻(xi)可用于眩晕耳鸣、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疾病。(采纳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六字诀》所规范的读音)

六字诀

彭祖延年柏子仁丸

柏子仁、蛇床子、菟丝子、覆盆子、石斛、巴戟天、杜仲、茯苓、天门冬、远志、天雄、续断、桂心、菖蒲、泽泻、薯蓣、人参、干地*、山茱萸、五味子、钟乳、肉苁蓉。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先斋五日乃服药。服后二十日齿垢稍去,白如银;四十二日面悦泽;六十日瞳子分明,尿无遗沥;八十日四肢偏润,白发更黑,腰背不痛;一百五十日意气如少年。

忌猪、鱼、生冷、酢、滑。

补肝肾,益精血,延年益寿。

久服强记不忘。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调养先天之本使之充实,则身体强健,方中以大队补益之品如菟丝子、覆盆子、巴戟天、杜仲、续断、肉苁蓉等补益肝肾,肾精充足;菖蒲、远志益智开窍;干地*、茯苓、薯蓣、山茱萸补血健脾;天雄、蛇床子、桂心补益阳气;人参、石斛、天门冬、柏子仁益气滋阴;稍佐泽泻、五味子之品,补中有泻,散中有收。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撰稿:中医院张京春闫龙美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bjzyyxh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