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暑时节话养生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70126/5212240.html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医院毛喆医师聊聊大暑:

汉族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在酷热的大暑节气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这个时候,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有俗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据史书上记载,伏日吃面,最早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旧时人们生活条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吃饺子可改善生活;二伏天吃热汤面亦可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三伏天吃烙饼和鸡蛋,补充营养,强壮体魄。

大暑,不仅仅是热,在热的节气里,古代劳动人民同样形成了古老的传统习俗。

例如,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东南沿海一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而且饮食,也是节气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有些地区有在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因为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还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在温州等地,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那么在大暑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1、药粥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2、饮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3、清热解暑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4、食材

绿豆:中医上说: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利肿胀。”

冬瓜:中医认为,冬瓜味甘、微寒、无*,有清热*、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苦瓜: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还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

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血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发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天地之间气机由少阳相火变成太阴湿土,即阳气由生长状态转变为华育状态,此时阳气升浮之极而开始化生万物,是为土。土性稼穑,有培育庄家,长养万物的特性,即所谓土为万物之母。因此大暑时节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应之于人则在脾,,若脾阳充足、脾气健运,则水谷可化,四肢百骸得养。若脾弱土败,则易患腹泻下利。

夏季容易上火,大多情况下都是虚火,夏天人阳气外浮二中阳渐虚,最需将养中阳,弱中阳一虚,则寒湿内滞而虚火即现。此时可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以补中阳。

俗话说:“热在三伏。”大暑正是进入伏天的最热时节,按照中医理论,大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也就是说,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