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谷养生白粥益人 [复制链接]

1#
大米是人们的主食之一,老幼皆宜。在「新冠肺炎」世界流行的大背景下,从时令养生的角度重新认识大米。中医学人天合一的观点认为:肺在五行中属「金」,与青、红、*、白、黑五色中的白色相应;白色入肺。肺为相傅之官,居心君之上,位为帝师、百官之首。故养肺事半功倍。一、色可入意食物的色,包括了「形」与「美」。令人垂涎欲滴的饭食谓之上乘,其「色」可入意境。饭食的「色」不仅停于视觉上的喜欢与排斥,更深层次地包括了心理的接受与否。如果吃下心里排斥的食物,可致情志郁郁。二、香气沁心用小勺将粥送入口中,反复在牙齿之间咀嚼,阳气通过牙齿入肾,热敷牙龈,助其丰满;舌为心之苗,搅动热粥可通畅心经。粥由热变温后徐徐咽下。每口粥皆可调养「少阴经」,即「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晚饭喝白粥可以选择酉、戌二时。酉时肾经最旺,「肺为肾上之水,肾主水。」热粥上行,香气入肺,促进肺循环肃降,肾纳肺气,浊水下行。戌时心包经旺,白粥芳香化浊,令心包舒缓,有助于宁心安眠。三、唯归味道

暮时喝白粥,以小菜助力,不宜油腻。如果主仆颠倒,事与愿违。以少许咸菜或者拌点小菜可以衬托粥的香、甜、鲜、美。「味」字,去掉部首「口」便是「未」。未时「手太阳小肠经」旺。《*帝内經?灵枢?营卫生会》写到小肠时云:「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这段话是讲:胃消化后的食物运行至小肠。小肠吸取精微物质后,将糟粕分至大肠,水分注入膀胱。如果能够保持食物味淡,利于小肠彰显泌别清浊之功;味厚令百脉受损,则匮乏脏腑。故《*帝内經》讲:少吃补气,多吃伤气;味淡补气,味厚伤气。

————/END/————

心尊门佛医易平台。欢迎爱好佛学医学易学的朋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