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哪个季节脾胃容易受伤脾胃虚弱的人,舌头常 [复制链接]

1#

哪个季节脾胃容易受伤?脾胃虚弱的人,舌头常有三种变化。

中医的脏腑学说认为,脾和胃有受纳、消化和运输的作用,消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营养,供养全身需要。因此,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他的生命盛衰。脾胃虚弱最常引起身体羸弱,弱不禁风,甚至连说话都感觉没有力气。

《*帝内经》说:“脾胃为仓禀之官”。如果我们把胃比喻为“粮仓”,脾就像是管理这个管粮仓的“粮官”。什么时候该“进仓”,什么时候该“出仓”,哪些粮食能吃,哪些粮食不能吃。并把粮仓里的粮食分发到全国各地,供养百姓,这样的粮官才是国泰安邦之本,百姓安乐之本。

相对于人体而言,从母亲的肚子里出生以后,任何生命活动,都依赖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生化气血来维持,所以才被称作“后天之本”。

我们都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但什么时候脾胃最容易“受伤”?这一点估计很多人不知道。我首先就来公布答案:夏天是脾胃最容易受伤的季节。

为什么这么说?“脾喜燥而恶润”,也就是说,脾胃这两个脏腑,喜温不喜冷。但是到了夏天,尽管自然界的温度很“温暖”,可我们的实际饮食上,却正是大量进食生冷食物的时候。相对来说,冬天倒是很少有机会吧。

相信大家都记得夏天的冰冻西瓜、冰激凌等,当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候,其实对脾胃是一种不知不觉的伤害。这些食物吃多了,脾胃的腐熟、运化水谷功能都会减退,从而出现水湿犯脾之证。

脾胃受伤了、功能虚弱了,会有哪些变化呢?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今天就针对脾胃虚弱引起的“舌头变化”来说说。中医有专门的“舌诊”,能反应身体的气血、脏腑的虚实等情况,自然也可以反应脾胃的功能了:

脾胃在舌头上对应的部位在哪里?

中医一般把舌头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个部分,并以此来联系各个脏腑。舌尖与心肺、舌中与脾胃、舌边与肝胆、舌根与肾。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舌头的中间部分,是最容易反映脾胃虚弱的。那么,脾胃虚弱的人,舌头会与哪些表现呢?

1、白腻苔:

正常人,都会有点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湿润的。脾胃虚弱的人呢,最常见的就是“白腻苔”。也就是舌头上出现一层厚厚的白色舌苔,揩之不去,刮之不脱,有的甚至表面还附着一层油腻状黏液。

这种舌象多数就是脾胃不好的表现。他们经常会有消化不良等其它症状:如腹泻、胃疼、嗳气。发现有白腻苔,多数还有脾虚湿盛的情况,也就是湿气挺重,健脾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祛湿。

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后,不能运化水湿引起的。水湿之气熏蒸于舌,于是舌头就会白苔满布,厚重而滑腻了。

2、齿痕舌:

这也是脾胃虚弱比较常见的一个“舌像”。舌体胖大,舌头的边缘上还留有牙齿的痕迹。这是因为脾虚湿盛,舌体胀大引起的。齿痕舌的人,多数还会有白腻苔,两者基本同时出现。但齿痕舌比白腻苔的程度还重一点。如果发现既有齿痕舌、舌苔也白腻而厚,多数属于脾胃虚弱,而且湿气很重。

3、雪花苔:

这个也是脾胃虚弱很常见的一种舌苔,很好分辨。主要的特点就是舌头表面的舌苔出现“斑驳”的现象,也就是舌苔不是完整的,而是这里一块、那里一块,从而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的雪花。

出现雪花苔的人,脾胃是很虚弱的了,而且大多属于脾阳不振,所以就需要温振脾阳。雪花苔又以慢性消耗性病人比较常见,一般都提示身体非常虚弱,尤其脾胃饮食问题不小,需要引起注意。

以上,就是脾胃虚弱的人,可以从舌头上观察到的三种变化。养生之道,在于坚持。我们只有“见微知著”,才能将很多小问题消灭的萌芽状态,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