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到底什么是生命哲学除肉体外精神世界
TUhjnbcbe - 2024/4/28 16:57:00
白癜风论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9552.html

到底什么是生命?

我们总认为肉体的机械延续是生命存在的所有内容,而往往忽略了对生命境界的拓进。

中国最古老文化大概就是从认识生命的始源开始,求仙宿命成为远古时代人们对神仙信仰的萌芽。

《说文解字》对“仙”做了明确界定,其云:“仙,长生迁去也”。

汉刘熙所撰《释名·释长幼》亦云“老而不死曰仙”。

《汉书·艺文志》则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

《韩非子·十过篇》、《淮南子·览冥篇》、《楚辞》、《山海经》等都有对神仙理想的描述和传说。

古人的求仙之道,旨在求得长生不老。

其观念无外乎三种内蕴:一求长生不死即生命永恒存在;二是拥有特殊神通;三为求一种独特生活方式、道德理想及生命境界。

古人认为仙与人两者为同类而非异类,只是人需通过身心双修,生命方可达到飞跃性变化。

在这个问题上,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神仙思想最大发展就在于明确仙是由人通过修炼而成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生命体;仙的产生是人对精神、肉体生命的双重超越。

“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入于室。”也就是说,仙可以勤学而致。

然而,既然人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仙,很多人也希望成仙,为什么不见有人成仙?

葛洪在《塞难篇》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生受气,结胎之初,各有所值的星宿,若刚好碰到是仙宿,生下来之后自然而然就相信仙道,后便会寻师访友,刻苦修炼以达仙道。用一种似是而非的偶然命定化解见人不见仙、或人多仙少的根由。

“求仙问道”似乎是生命的必经之路,

“儒业多难,道家约易”。在常人看来,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远而难哉,故达之者寡焉。

葛洪则认为;儒教是易中见难,道家是难中之易。

有《道意篇》说“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

也就是说,道非简单的有或无,而是有与无共俱。

对于养生之道,其实就是对生命哲学的探讨。

淡到养生,势必涉及到生命的载体;也就是人的形体。

这其中除了;生命的起源与构成、衰老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而更深一层次就是;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存在的层次。

就生命的起源与构成而言;人与外在的自然皆浑同一体,天地是一巨大系统,人体好比另一具体而微的天地系统,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为关联的内在联系。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具有宇宙大系统的基本属性,如何使人最大限度融合于自然之中,使人的系统与自然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沟通起来并达到永久和谐与融洽,这是生命哲学最深层的意蕴。

除养生外,对于生命来说;养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养性主要概括为个体道对德情操方面的陶冶,这就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纯化与超越。

站在葛洪的观点和立场上来说;仙不是接近于异类的神,更象一种奠基于人的超越性的存在实体,这才是生命哲学中最富有魅力的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底什么是生命哲学除肉体外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