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解码运河名镇淮安河下古镇西游名著诞生地运
TUhjnbcbe - 2024/8/28 17:06:00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初秋时节,天高云淡,大运河两岸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河下古镇、里运河文化长廊……如颗颗珍珠,串成项链,已然成为淮安市淮安区这座运河古城的闪亮名片与鲜明标识。

来源:国家旅游地理作者:沈海滨

古镇历史

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境内,位于淮安区西北边陲,属周恩来故里景区之一。古镇形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之称。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邗城脚下至淮安城北古末口的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从此,便开启了淮安古城和河下古镇繁华的恢弘篇章。到了隋朝,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借道夫差当年开凿的邗沟,再度把河下这座临河小镇推向了辉煌。直到清代,河下先后被誉为“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淮扬菜起源地”。

淮安自古便为苏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州、路、府的治所,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古城西北隅,其地形独特,北据运河天险,西扼水运要津,是商旅必经之地。明清两代,漕运兴盛,朝廷掌管漕运的派出机构——漕运总督署,就设在淮安。

镜头里看淮安府署马海峰摄

作为淮安重要商埠的河下,遂成南北物资的集散地。古老的大运河造就了河下古镇的繁华,当年运河两岸南来北往漕船如织,古镇街巷市不夜息,繁华如都。据统计,明清鼎盛时期,弹丸之地河下竟有22条街,91条巷,13坊,座私家园林。明初大学士丘浚途经河下有诗云:“十里朱楼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便是昔日河下的真实写照。由于河下声名远播,达官巨贾、墨客骚人纷至沓来。乾隆皇帝南巡时,曾6次驻足河下,李白、刘禹锡、苏轼、郑板桥、袁枚、吴敬梓等文豪也曾涉足,并留下文字。虽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但河下至今仍遗存棋布,旧韵犹存。

古镇文化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河下文化的昌盛,漕运文化、科举文化、宗教文化、养生文化、美食文化交相辉映,名闻遐迩的淮扬菜系、山阳医派皆发轫于此。古镇底蕴之深厚,成就之辉煌,令人叹为观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下古镇每寸土地,都渗透着文化的基因,使得河下文化个性极为鲜明。

淮安文化特有的开放和包容性,加速了各种文化在河下的交汇和融合,从而催生出辉煌的文明和众多名震华夏的文豪武杰:兴汉三杰的大将韩信,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晚唐诗人赵嘏,巾帼英雄梁红玉,抗倭状元沈坤,经学大师阎若璩,中医巨擘吴鞠通,弹词大家邱心如,抗日英雄左宝贵等,举不胜举,他们在中华灿烂多姿的文明史上都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西游摇篮朱红辉摄

河下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明清时期,河下就出了67名进士,名举人,13名翰林,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特别令河下古镇引以为豪的是,一代文学大师吴承恩也生于斯,长于斯,并在此创作了不朽名著《西游记》,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历史悠久,处于南北交往的中心地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是淮扬名菜第一镇,历代是个消费古镇,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厨艺大师就发明了各种菜肴来满足富人的要求。如文楼蟹黄汤包,文楼涨蛋,宴乐的长鱼席,河下篆香楼的玉兰片等,其中长鱼席因花样有样而名扬海内外。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作者:赵权李鹏剑

古镇保护和发展

河下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迄今为止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河下镇内还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古迹保存完好。主要指吴承恩故居、左忠壮公祠、清真寺古文楼等。另有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名人故居和传统民居及会馆,如汪廷珍故居、吴鞠通故居、夏曰瑚宅等,当年的私人园林大都已毁。

经过全力打造,河下古镇“一河二街五景”已具规模。以园林景点、西游记大舞台、梁红玉祠等组成的河下北入口4万平方米古典园林式建筑群。河下古镇已被打造成古典与现代经典对话、灯光与桨影相映成趣、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淮安版的“夫子庙”、“周庄”。年,河下非遗小镇申报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年8月,河下非遗小镇正式列入江苏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创建期间,小镇不断培育业态,出台招商优惠政策,通过项目补贴、装修补贴、用工补贴等含金量高的激励措施,招引优质业态入驻,引导沿街居民户自发经营,同时积极引入南闸民歌、博里农民画、仇桥杂技、车桥剪纸等特色文化,进一步加快文旅融合的步伐,拓展旅游经济效益。目前,在河下老街已布点吴鞠通中医馆、文楼汤包、淮安茶馓(有6家)、钦工肉圆、李记纸扎、山阳棋社、徐应成铬铁画等30多个非遗项目,同时引导非遗传承人建立集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非遗文创工作室,并结合文化旅游丰富非遗展品,提升展馆品味,做好文创衍生品开发。

河下古镇,年的沧桑岁月,闪烁着江淮流域和大运河的文明,它是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一个缩影。如今,紧紧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精神,小镇特色功能得到全面激活,“文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河下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大运河畔这颗璀璨明珠,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华!(张莉整合)

(大运河新闻)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百度百科、淮安市人民政府网站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义富肖东

三审晖军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码运河名镇淮安河下古镇西游名著诞生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