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03岁女国医朱南孙谈养生药补不及食
TUhjnbcbe - 2024/9/11 17:14:00

食物——胃——气血——人——世界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也是身体能否健康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记述。

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就已认为毒药是攻邪的;

而无毒的食物谷、果、畜、菜等,能补精益气,在脾胃不足之证,更是这样。

前人用食补的例子很多:

在《食疗本草》、《百病食疗》等书中,记载了许多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如赵学敏在《本草拾遗》中讲的:“米油滋阴,功胜于熟地”,米油者,即是平日煮饭中的米汤。

食补的好处

脾胃虚弱之证可出现纳少腹胀、二便不调、面目浮肿、少气微言、肢体瘦弱、抗病力差,甚则百病由生。

其轻则食补即可,重则治以方药。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而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腑不平,易受外患”。

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可资助胃气的增长,气血津液的生化,从而维持人体生理健康之需求。

中华食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食疗文化在现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仍不失光彩,对现代人来说仍然是一门必修课。

拥有一定的食疗文化修养,对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们身边,老龄化社会悄然到来,国家统计局年初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94%,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中国老年人口将继续增长。

到年,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

年老色衰是常说的一个词语,说明年龄的增长会让身体衰老速度加快,原本年轻,容颜姣好的人在岁月的影响下也会明显衰老,衰老之后身体会发出许多的信号。

如果可以多留意身体的变化,有衰老表现积极保养身体,可以让自己年轻且健康有保障。

很多人面对衰老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平时那些加速身体衰老的坏习惯也没有纠正,久而久之会比同龄人更显衰老,甚至让某些疾病有机可乘。

你可能有所不知,在上海有这样一位老人,百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出诊,行医八十载,接诊患者逾百万人次,她就是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南孙。

现如今,朱南孙已经10岁了,然而她的头发依旧茂盛、思维依旧灵敏,完全不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她的身体到如今还如此之好,可不是因为吃了什么大补的汤药,关于养生保健,她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秘诀。

首先了解一下长寿的定义

长寿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种的寿命有明显的超过平均寿命的现象。

由于人类生命长度的显著延长,长寿这个概念也常常与健康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通常将年龄超过岁的人称为“百岁老人”,而年龄超过岁的则被称为“超级百岁老人”。

长寿与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长寿通常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上均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高龄人群。

你以为的养生,其实越养越伤身

机体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时候,都离不开水的参与。

如果体内缺水,就有可能导致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时间久了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组织损伤、坏死等情况,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生理功能受损,长寿自然无从谈起。

此外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养分和养料都是通过血液运输的,同时血液还运走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素,故而良好的血液循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而运动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好了,身体才能更强健,身体好了生病少,人自然可以活得更长寿。

除了多喝水和运动之外,还有一些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也有可能影响到寿命,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人才可以活得更健康、更长久。

想长寿,就多走路多睡觉?

多走路真的能长寿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103岁女国医朱南孙谈养生药补不及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