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谷道文化中心
提起孝里特产,
孝里小米首屈一指。
近年来,孝里街道“十八里谷道”小米公共品牌名气也越来越大。
那么,关于谷子文化,
你了解多少?你知道谷子种植历史吗?你知道小米为什么被称作“红色作物”吗?
你知道关于谷子的诗词歌赋吗?
在孝里不仅有品质优良、屡获金奖的小米,有风景秀丽的十八里谷道农旅精品旅游线路,今年还落成一个全省首家以谷子为主题的文化展示中心。为了传播弘扬谷文化,增强“十八里谷道”品牌影响力,孝里街道建成该十八里谷道文化中心,将谷子文化和文明进行了全面展示,也为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新阵地、新高地。
05:40今天就带大家走进
孝里街道十八里谷道文化中心
一起追溯谷子文化,了解谷子历史~
十八里谷道文化中心
十八里谷道文化中心共有四个区域,分别是农产品展销厅、谷文化展示厅、沙龙厅、会议厅。
农产品展销厅谷文化展示厅沙龙厅会议厅
在谷文化展示厅,以“谷之史”“谷之气”“谷之风”“谷之种”“谷之术”“谷之具”“五谷篇”“十八里谷道好风光”八个板块来展示谷子的历史文化和十八里谷道的发展历程。
谷之史
黄河文明滋育了中华民族,谷子文化滋养了黄河文明。谷子的种植史,几乎承载了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都表明,谷子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清月庄后李文化遗址采集的浮选土样品中,发现了黍和粟等植物遗存,该遗址距今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们把“狗尾巴草”人工培育成“谷子”,是漫长岁月里的艰难探索,更是人类农业智慧的第一次爆发式呈现。
谷子在古书《汜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谷子都被被排在五谷之首。足以见得谷子在古代“粮食之魂”的地位。孝里谷子种植史在历代一直比较稳定。孝里位于长清西南角,西邻黄河,东依大峰山,而靠山一带村庄农民受灌溉条件所限,历史上一直以来多种秋粮谷子为主。
谷之气
小米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谷子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所需之粮食均由当地群众供应,而孝里小米是重要的供给品,是党政军干部的主要给养,小米在当地堪称“红色作物”。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成立地选择在孝里黄崖村,当时驻扎军队五千人,其孝里小米是头等重要的粮食。目前,南黄崖村谷子种植区成为十八里谷道的核心种植区。
谷之风GUZHIFENG
作为“五谷之首的”谷子,在为人类提供物质供给的同时,形成了特有的谷文化属性。谷子的民间谚语、节气谷雨及诗词歌赋也层出不穷,从中可以感受到到谷子在民间及文人墨客心中特有的风气、风貌。
谷之术
该板块展示了谷子的种植技术。谷子历经几千年种植,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种植技术已自成体系,从耕作、播种、间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驻藏、加工。其中每一环节,每一工序,每一过程都饱含着生命的希望、丰收的喜悦。谷子种植技术,虽穿越千年,但至今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农作物耕作栽培的总原则:“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谷之种
清代据38个州县志记载的统计,共有谷子品种个,表明了先民们对良种的认识深刻。品种的命名,或以形态特性冠名,或观颜色立名,或以人姓氏为名,或会义为称。十八里谷道主要种植品种有美丽的“天鹅蛋”,祈望实现的“鸟不啄”,以及由国家、省农作所选育的,获评国家一级优质米的中谷二号、济谷19、20、以及符合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的金谷1号等。种植品种的原生、改良、培育,劳动人民的智慧、乐观也随种植品种的多样化、优良化而更加生动多彩。
谷之具
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耕作工具的发展之上。谷子播收碾藏乃至食物加工,有从骨、木、石到铜、铁的演变,也有现代化机具的发展。
五谷篇
“五谷”是维持人体健康的最基本营养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是主体食材。这一板块展示了五谷杂粮的范围,五谷杂粮养生食用方式,以及膳食配伍原则等等,层进式为我们揭秘千古流传的健康饮食秘诀。
十八里谷道好风光
该板块详细介绍了十八里谷道近五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十八里谷道”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八里谷道
十八里谷道不仅仅是孝里谷物杂粮的品牌,亦是承载着孝里四千年历史文化文明的文化大道、历史大道;又是担负着乡村振兴使命的产业大道、金光大道;还是享有长清“养生三宝”美誉的特色农业品牌大道。
未来,孝里街道“十八里谷道”的建设步履不停将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用“十八里谷道”品牌整合区域品牌,共享“十八里谷道”的品牌效益,让十八里谷道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来源:美哉孝里
编辑:王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