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氏,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相传有葛天氏之乐,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共八曲。其发明“乐舞”,是编布织衣始祖。见《吕氏春秋古乐篇》。
葛天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葛天氏”就是“袭伏羲之号”的三皇时的“帝王”,又是我国音乐、歌舞始祖。《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中国音乐、诗歌、舞蹈、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葛天文化是炎黄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陵是中国音乐之乡、歌舞之乡,音乐始祖葛天氏故里。
《诗经风郑风》是来自郑国民间的诗歌,正跟葛天氏的以牛尾做道具叩着牛角唱歌跳舞的风格相吻合。
乐舞是伴随着劳动的产生而诞生的,尤其是声乐,它实际上就是人们集体劳动的号子,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完善的一门艺术。
炎帝神农氏为解民疾苦,植五谷、尝百草,历游大山名川,发现这种特有植物既能充饥又能解毒,遂采其种子传播四海,后人称其为葛根。《黄帝内经》也载:远古时期,先人们用葛滕搭建葛棚居住,编织葛床睡眠,用葛纤维纺绳织布,编葛鞋;用葛根充饥、医病;葛根为华夏人类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
年5月底,由国内著名历史学家组成的“葛天文化专家组”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的带领下,到宁陵考察葛天文化。他们实地考察了石桥乡葛伯屯村即葛国都城遗址,认真研读了相关碑文,看出土文物,了解民间传说,并通过研讨、论证,认为古葛地、葛天氏和葛国故地在宁陵,宁陵也是“葛、葛伯、诸葛”三姓氏的发祥地。宁陵县石桥乡葛伯屯村村西有一个土堆,一个葛姓村民说这个地方就是葛国都城遗址。
葛在宁陵有权威依据:一、《史记集解》:“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二、《汉书地理志》:“宁陵葛曰‘康善’。”三、《后汉书郡国志》:“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四、《水经注》:“汴水又东经宁陵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汴水又东经葛城北,故葛伯国也。”五、《四书五经集注》宋元人注:“葛,梁国宁陵县东北。”
作者简介
金辉,笔名七趣草堂,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省作协会员、省摄协会员,商丘市政协委员,商丘市作家协会理事,商丘市民协常务理事。
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其中获各级文学创作、写作奖46项。荣获宣传河南文学奖、省文学创作奖,享受政府津贴。年4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范索云和她的34位“爹娘”》长篇通讯。年7月1日《中国审计报》刊发《记住故道》长篇诗报告。同年9月30日《献给祖国》长篇散文诗公开发表。年10月《金辉作品集》在北京出版发行。年10月《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天津出版发行。年9月《民间百业》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年《中国商丘历史人物故事》丛书出版发行。
完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十祖圣地》之乐舞祖:葛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