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五分钟辩证了解儒释道三家特色
TUhjnbcbe - 2025/1/23 19:24:00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种主要源流——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文化、信仰的命脉。后世的无论官贵士人,还是贩夫走卒实际上也都沐浴在这三种文化交织的氛围中修身、立德、养生、处事,做着出世的修行、入世的事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说法。说“以佛治心”,大概是因其所带有包装在出世解脱之下的智慧与觉醒的本质内核,并因其具有比较系统的禅修等心智训练。说“以道养生”,大概是因其带有的自然主义色彩,多聚焦在个人生命体本身(身存),并提倡虚静阴柔(不争),适合作为应对生存压力的调节润滑剂。说“以儒治世”,大概是因其在“天人合一”世界观指导下以伦理秩序为天道体现,通过阐扬性善的素质教育而实现建功立业型人生价值。实际上,这种概括性说法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也并不能真正概括三者宗旨。因为这三种文化源流实际上都比较复杂,其实各自都有涵盖多方面应用的潜力。三者不但在历史发展中互相有渗透,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语境下融合为一而用之,最典型例子的就是“阳明心学”对三者的化用。三者在应用上的智慧其实都具有人本特质,并具有高度辩证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家之法把应用智慧叫做“方便”。在应用时,需明确世间、出世间,大乘、小乘的精义。大乘佛教尤其注重“方便”,其辩证性在于,在世间法上要用其智慧,而不是拘泥于套用出世间法的形式。虽佛教起源于出世解脱思想,而大乘的思想其实却更“回归人本”,也就是在人间行菩萨道,建设人间净土,反而以沉溺小乘概念上的解脱为障碍。而道家之法的应用智慧叫做“术”。这些“术”其实有点像如今技术的含义,是“道”的具体的操作层面——比如说,由道家思想演化出的养生、内丹、外丹、祭祀斋醮等具体技术操作门类,乃至于后来附在道家名下的巫术、符箓等等。而儒家之法在应用智慧分为主流、非主流两派。在主流而言,儒学乃至后来发展出的理学,是一种在素质教育、政治伦理建设上的实践,比如建设“书院”培养人才,服务于科举规范,最终成为官僚的意识形态。在非主流而言,主要体现在儒学的“易学”应用——应用易学,也就是各类星相、占卜、推命之术。应用易学其根源是汉代儒学中的“象术派、谶纬派”因不见容于官场而从学术阶层走入民间、最终沦为“九流”的结果。有人认为应用易学属于道家,这是不太了解历史事实的“拍脑袋、想当然”的说法,其实易学是儒家“天命世界观”的应用,与道家的“自然世界观”并不相同,仔细研读过易学古籍者不难分辨这一点。在文化传播上,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这种说法当作“心灵鸡汤”听听也就罢了,当作深度认知是远远不够的。总之,学习了解儒、释、道三家智慧,全面地解读、吸收、杂糅其思想精华,能把这些传统智慧不分彼此地运用于现代生活、工作中,必然能够在做人、做事、修养心性、启智发悟方面大有裨益。更多相关文章:奇特的周易六爻案例——测其八字是否准确现代人如何看待科学与易学的关系同一件事多次起卦的结果都一样吗周易六爻占卜案例——寻猫过程中的两次算卦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分钟辩证了解儒释道三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