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是中华导引术长期发展中形成两大价值功效,其历史悠久,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今天,在导引疗病基础上形成的中医气功学,在医学领域已成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应用于临床,且越来越引起现代医学的重视;以导引为基本运动方式的健身内容也已发展成为以健身气功为代表的全民健身项目,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中华导引术的技术体系及其学术思想正被汇集整理,形成为新的学术体系。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华导引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到各家各派传统文化的影响,如道家、儒家、佛家、医家等等。
一方面发展为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但同时也受到宗教、巫术、玄学甚至是封建迷信等的影响,形成了诸多浸染伪科学色彩的技术锻炼方法和内容。因此,中华导引术在功理功法上,以及习练的宗旨、导引文化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迷惑、偏差和分歧。
同时,由于方法论、方法学的不同,囿于固有常识而对导引术产生的种种误解和责难时至今日还不可能完全消除,加之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社会大众对健康和其他内在需求的期望,假借“气功”对导引术进行神秘化包装,使之成为某些“特异功能”的载体,神乎其神,偏离事物发展的规律,成为诸多“伪科学”“反科学”的寄生场所,使导引术健康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调查问卷里对“当前影响健身气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栏的结果显示:有92%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影响健身气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科学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巫术、迷信以及法轮功的影响依然还在”。之所会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受导引术早期历史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邪教、封建迷信等伪科学现象还有待完全根除和肃清。
一、原始巫术等内容和思想与导引术发展早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交叉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有时是漫长的,要经过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缺乏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原始初民无法解释自然界和人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人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现象,进而将这些现象归结于“受某种神秘力量的支配”。
在生存和发展中产生了“祀神驱鬼”等仪式,逐步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思想,这种思想渗透到人类社会早期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巫文化。应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巫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原始巫文化中,对人自身“生老病死”的思考是其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更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断追求的一条主线。众多的文献典籍对此都有过详细的记载,如我国著名先秦古籍《山海经》中便有许多关于“不死国、不死药”以及“不死民”的记载。
由此可看出寿夭生死已经成为初民的生命意识。作为原始社会时期的“消肿舞”便成为祛病消灾的方式。实际上,在古代,巫也是医源头,可谓“巫医不分”。
纵观中国医学的发展,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传统的医学首先始于巫,然后是巫医为一个整体,继而才是巫医分离的发展状态。同样也不难发现,在古代作为导引雏形之“消肿舞”不仅是祛病消灾的医者,更是祈求康健庇佑顺达的巫文化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早期祛病延年的导引术与原始巫术之间有着内在的、难以分离的密切联系。
二、歪理邪说等文化糟粕在导引术发展中存有寄生空间
悠久的发展历史一方面赋予了导引术厚重的积淀和智慧,但同时也成为很多文化糟粕的寄生场所。从古至今,导引术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术语。
如佛家之禅定、儒家之心斋、医家之导引、武术之内功,内涵虽在修炼,但都带有神秘的色彩,且表述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派别,其对修炼内容的表达也有很大差距。这样的过程使导引形成了庞杂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科学认识导引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导引术发展中也杂糅进诸多宗教元素,如道教。道教宗旨之一便是追求长生与得道,而通向成仙道路的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便是炼养方术。在众多的成仙炼养方术中,内丹术是其中最核心、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是炼养方术的综合集成。
这些内容和方法,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促进了导引术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受“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等宗教思想的影响,也使今天导引术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误区。从功能上而言,导引术具有疗病与健身养生的目的,这本是客观并实事求是的。但在现实发展中,与导引术的一脉相承的气功逐渐被诸多不法分子所利用,所谓的“养生大师”、“气功大师”神化其作用,包装所谓的特异功能,沽名钓誉,严重地危害了社会和谐发展,甚至一度形成“谈气色变”的现实状况,直至今天,这样的影响依然广泛且深入,并非即刻可以消除,其发展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三、中医养生学为导引术科学化发展提供保障
中医养生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兴学科,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以中国古代的“天、地、人、文、史、哲”为文化底蕴,以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融汇道家、儒家、佛家、医家的养生智慧为一体,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这种富含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正确认识、科学解读和发展中华导引术的疗病和健身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科学认识导引术的一门学科,中医养生学与中华导引术有诸多的共通之处,而这恰恰成为解读和理解中华导引术的一把“金钥匙”。第一,中医养生学视角下的导引术是一种“却病延年”的医疗康复手段。中医养生学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知行并重、审因施养、杂合以养、动静互涵等基本原则,从中医学的理念上深化了对导引术的认识,摈除了导引疗病的神秘化以及巫术化。
第二,中医养生学视角下的导引术是一种“调摄身心”、“养护生命”的健身养生功法。中医养生学认为,中国传统的养生功法在于对人体生命的锻炼和调控,并认为人体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三个要素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为一个整体。正如《淮南子·原道训》中所载:“形者,生之所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正是基于此,导引术采用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理念对形气神进行优化和调节,从而实现“调摄身心”、“养护生命”的目的。
由此可见,中医养生学其独特的学术体系为正确认识、科学解读导引术提供了认识论的保障,而这一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也为中华导引术的功法原理、技法体系、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肃清当前社会上对气功的诸多不良影响也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中华导引术的健康发展绝非是孤立的,必须借助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知识来进一步地完善、提高,显而易见,与中华导引术一脉相承的中医养生学势必成为认识和阐释其功法机理的金钥匙。
这一点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在实际的调研中,都有显著的体现,在基于“中医养生学对健身气功发展的影响程度”选项的统计中发现,7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12%的受访者认为较重要,6%的人认为一般,5%的受访者认为不太重要,仅有2%的受访者认为不重要。而在“在习练和教授健身气功时,是否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健身功理”的问卷中显示,有67%的受访者尚未完全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健身功理。可见,破旧立新、去伪存真,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和认识导引术将成为导引术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化健身也是当前和今后导引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总结
中华导引术与中医养生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以中医养生学理论和方法对其解读,搭建中华导引术与中医养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能够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导引术疗病与健身的机理和本质,有助于科学认识中华导引术,有助于肃清巫术、迷信等伪科学现象对导引术造成的困扰,有助于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华导引术历史久远,具有显著的传统性,加强中华导引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性研究,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导引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内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