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的人,常有“少三白、多三黑”的嗜好,脾胃好气血足。
一个人想要长寿、最终能否获得长寿,既需要良好的心态,更需要健康科学的膳食。
我们常见到很多高寿的老人,他们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身上散发出来的那份神气,连年轻人也自叹不如。
那么,长寿的人,他们是怎么“吃”的呢?
虽然,我们想要身体健康,首先需要保证必须的营养摄入。任何的科学合理膳食,都是建立在保证足够的营养上的。
总的来说,长寿的人,他们在饮食上,都有“少三白、多三黑”的习惯:
少吃三白:
1、少吃盐:食盐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添加剂”,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数量的钠元素。不吃盐或者摄入不足,身体的内环境会严重紊乱。古代缺盐的穷苦人,很容易出现浮肿。
但是,吃盐过多,也会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硬化。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每日食盐摄取量应低于5克。
因此,长寿的人,他们的口味大多偏于清淡,吃盐相对较少,只是为了保证机体的必须消耗而已。
2、少吃糖:糖是人体必需的能量物质,我们日常消耗的大部分能量,都是以糖的形式摄入的。但是,过量吃糖,又易引起高血压、肥胖、肝功能损伤等。
现代人血糖偏高的现象比较多见,也是和多吃糖有一定的关系的。而那些长寿的人,大多不会吃太多的糖。
比如,他们在做菜时,喜欢用淋汤汁、勾芡或将水煮的食物蘸汁吃的方法,把甜、咸的味道浅浅地洒在食物表面,既可以满足口感,又不会吃过多的糖和盐。
3、少吃脂肪:脂肪也是身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在能量供给、体温调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生活水平低,物质匮乏,人们脂肪摄入不足,抵抗力也会降低,平均寿命也就显著偏低。
而现代人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脂肪的摄入就变得有点过多了。脂肪摄入过多,最明显的就是身体肥胖,由此衍生的血脂偏高、心血管负担加重,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长寿的人,他们大多口味清淡,对于脂肪的摄入控制得比较好。尤其是不喜欢含有更多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他们会尽量选择不饱和脂肪酸更多的植物脂肪。
多吃三黑:
1、多吃蘑菇:
蘑菇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现代科学认为,蘑菇有不错的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力。对改善肠胃功能、防止动脉硬化、血糖升高都有好处。蘑菇的吃法,大多和一些肉食炖汤,还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蘑菇还能促进消化,常吃也有健脾益胃之功。
2、多吃黑豆:
黑豆是传统的滋补肝肾的食物。《本草纲目》认为,黑豆能滋养肝肾精血,延缓衰老。现代科学认为,黑豆含有更多的植物蛋白和磷脂,有不错的抗氧化效果,有助于延缓衰老,保护肝脏。黑豆的吃法,可以用来炖汤,也可以磨成粉用开水冲服。总之,多吃豆类,有健脾益肾之功,对长寿也是很有好处的;
3、多吃黑枸杞:
枸杞子是传统的养生药食,现在很多人也喜欢用枸杞子泡水喝,确实有一定的延缓衰老,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选择枸杞子,都以为颜色鲜红的就是最好的。其实,就养生功用来说,反而是黑中带红的黑枸杞更好。虽然没有红枸杞那么惹眼,黑色入肾嘛,但滋补肝肾之功要更好。
枸杞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嚼食,也可以用来泡水,或者炖汤。最常见的如枸杞菊花一起泡水代茶,有滋补肝肾,明目清头的养生功效。常吃枸杞,养肝补血,气血更加充沛,更利于长寿。
总之,一个人最终能不能长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上述“少三白、多三黑”的饮食习惯,却又非常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对提高健康水平很有好处。尤其多吃“蘑菇、豆类、枸杞”,健脾胃养肝肾,气血更充沛,身体更健康,自然才有长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