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管云林)作为中医文化瑰宝的“药膳文化”在当下如何传承与创新?9月16日下午,江苏省药膳研究会在南京思邈山庄就此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江苏各地的专家学者从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美食与药膳融合等不同视角发表了观点。
“药膳”首先是美食
“药膳”首先是美食,这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授施洪飞先生的观点。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医营养学专家,施教授对中华药膳的定义是:药膳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可食性中药和普通食物原料共同烹饪加工成的色、香、味、型、效俱佳的美食。
据悉,早在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对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了专门论述,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孟诜、陈直、忽思慧、李时珍等都曾对药膳有过论述。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设药膳专篇《食治门》,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忽思慧曾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深刻地阐述了养生之道,特别是饮食与保健的辩证关系。
拓展“药膳”产业链
河海大学商学院陈建明教授认为,我国药膳养生文化底蕴很厚实,中医药膳食疗养生之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瑰宝。世界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每年召开年会、学术研讨会、药膳养生博览会、药膳科技论坛、企业家高层论坛。
陈建明教授对我国发展药膳养生产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药膳养生产业要因地制宜地与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与脱贫政策,与城乡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有机结合。他建议要基于现代互联网和云技术,通过连锁、加盟、增值服务等培育健康、旅游、中药、食品、餐饮、娱乐、现代农业、电商物流等八大药膳养生全产业链,充分体现药膳养生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图为:江苏省药膳研究会会长朱坚
药膳文化需开放发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膳品牌创始人、孙思邈第五十九代传人、江苏省药膳研究会会长朱坚,谈了他二十多年对药膳文化的探索感悟。他认为,健康来自科学养生,中医药膳食疗养生是最好的养生方法之一;历史久远的药膳独具“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效果,只要持之以恒探索实践,坚持开放发展的思路,一定会让中华药膳文化再创辉煌。
江苏省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能源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张明明认为,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回应时代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大力发展药膳文化,一是要挖掘历史元素,深入挖掘药膳的“食疗”、“食治”、“食补”等文化;二是注入高科技元素,药膳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体现药膳发展的精准性、科学性,实现药膳与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的有机结合;三是注重药膳文化与饮食文化的兼容,实现药膳文化的开放发展。
“中国药膳看江苏”
南京中医药大学原人文学院院长金鑫教授从历史文化的视角,对药膳文化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从历代名中医的籍贯来源统计中提炼出“全国名医出江南”的理念,基此期望江苏药膳研究会有新的作为,树立“中国药膳看江苏”的愿景。金教授兼任教授省药膳研究会的监事会主席,他对江苏药膳产业和药膳文化的发展寄予厚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吴颢昕教授认为,为了响应“一带一路”中医药全球推广策略,实施国家“健康中国”基本国策,传承数千年来中医药和药膳文化意义重大,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积极意义。
省质监局吴国学处长期待江苏药膳研究会牵头,尽快制定药膳标准、把药膳发展纳入规范化轨道,希望江苏药膳在高标准、科学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会上,南师大徐秀泉、常州京韦文化创意公司竹涵、浦口房地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顾广富、江苏省科协活动部主任陈君、雨花台纪念馆李农馆长、江苏药膳研究会副秘书长郭静等人都对药膳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药膳文化,任重道远,药膳文化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人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