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讯(通讯员:何双胜)
高瞻远瞩,大胆创新
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作为一个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自年就开始尝试运作“中医特色产后康复中心”,年正式提出“中医与妇幼保健共融发展”的理念,到年初成立“中医健康养生部”。前后五年的三步走方略,让任城区妇幼保健院真正把“中医”这一被列为“中国十大国粹”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传统意义上的妇幼保健工作基本全覆盖的融合。在当前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大多因受分娩量大幅下降影响,各项业务开展和业务收入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因中医与妇幼保健的提前融合和科学广泛运用,不仅未受影响,而且大有持续暴涨之势,中医就诊量也呈直线增长,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国医馆,在业内首先设立“中医文化博物馆”,被授予国家级5个“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示范中医馆”之一。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此举措得到了省内外妇幼保健系统的兄弟单位的广泛肯定和认可,纷纷前来学习融合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元素无处不在
在很多以支柱业务为产科的妇幼保健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不论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还是确因实际发展中困难所需,纷纷意识到中医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涉足“中医”的时候,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的中医已经升华到“中医文化”且与妇幼保健各领域达到完美深度融合。在现阶段,中医与妇幼保健的融合,既是国家大政方针。也是改革、融合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成为了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的有效经验。
深度渗透,力求实效
在“中医与妇幼保健共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提出“没有中医师的地方,也有中医元素存在”的观点,让为老百姓服务的各个专业和岗位,广泛使用规范后通俗易懂的“中医语言”。业务上,运用中医“因时而动”的理念,拓展保健范畴,将中医融入“沃土、育种、护苗、涵木、固根”女性全生命周期的五个妇幼环分期保健理念阶段之中。使“简、便、效、廉”的中医架起临床与保健结合的桥梁,达到中西医并重的完美融合,形成了适宜保健与临床推广应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大力倡导中医理念的回归,在加快中医与妇幼保健的融合中,注重对内对外中医文化的渗透。院领导班子首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然后响应到中层干部,直至每位员工,大家按照全生命周期的业务链条关系,形成“一支动,百支摇”的互相转介、互相交叉、互帮互带的常态化中医文化宣教。对于辖区,采取医务人员走出去的方式,利用进学校、进厂矿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的时机,充分发挥辖区村居、社区保健服务队伍的力量,进行中医传统文化的宣传;同时与中医药学校首创“校企合作新模式”,将中医与妇幼保健各领域渗透融合的链条关系编入教材课程之中。在与省内外妇幼保健系统同行进行经验交流时积极推广中医文化在任城妇幼各领域的显著成效。在内部各种硬件设施上精心策划,院内园林、包括门诊房屋的中式设计装修;太白园区、运河园区等五大园区以及“海棠诗社”“丹桂华粹书画社”等文艺社团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命名、中药房改成百草堂、中医门诊改成国医堂,设立“名中医工作室”,名中医穿中式服装坐诊,甚至中医把脉枕的人工缝制等等,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元素的存在,同时利用诗歌、朗诵、书画等形式文化助力改革,引领和渗透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