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名言#
脾胃虚弱的人,气血也常不足,脾胃是怎么虚的?或是一点没有做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都享受到了和平发展的红利。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均寿命的显著提高。据信,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0岁上下。
这是个什么概念?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如果把现代人放到古代,则每个人都是“稀缺”的。
但是,人的寿命提高了,对生存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可能吃饱了就好,现在讲究吃得精巧;以前讲究温饱无虞,现在更追求绿色健康。
不能忽视的是,现代人虽然平均寿命显著提高,但相对而言,生存质量的提高可能没有那么显著。换个说法,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就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
所谓的“亚健康”,也就是自己感觉到不舒服、甚至是很不舒服,却检查不到任何的异常。这个感觉是很让人郁闷的。即使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目前也没有更好的解释,唯有提出“亚健康”这个概念而已。
在中医看来,大部分的亚健康,其实就是脾胃虚弱,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
“亚健康”常见的食欲不振、身体疲乏,脾胃虚弱,运化乏力也基本相似;“亚健康”常有的心理焦虑,失眠多梦,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血不足也会有。
总之,亚健康的调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大多需要从健脾益胃、调理气血着手。这个观点,是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脾胃为什么会虚弱、气血为何会不足呢?也就是说,这种情况的亚健康,是怎么来的呢?
脾胃虚弱的原因,真要全部说清楚,可能还真不是简单的一篇文章所能做到的。总的来说,饮食、起居、情绪等各种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脾胃虚弱。中医常说“脾有三怕”:怕冷、怕郁、怕湿。这三个问题,也就是会引起脾胃虚弱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脾胃虚弱的人常有气血不足?
中医把脾胃当作“后天之本”,更直白地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因为脾胃是主管饮食的重要脏腑,从受纳饮食到腐熟水谷,再到运化水谷精微生化成气血,都需要脾胃的全程参与。
因此,脾胃虚弱的人气血不足,有可能是气血生化的原料不足——饮食减少;也有可能是气血生化的过程不足——运化乏力。
关于脾胃虚弱和气血的关系,大家都听得多了。很多人平素也会健脾益胃,以调理自己的气血。但气血虚弱的亚健康状态,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之所以健脾益胃而气血未见充沛,亚健康未见改善,或许是有一点没有做好。
在中医脏腑理论里,任何一个脏腑都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任何一个脏腑就是超然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状态。只有这种支持和制约的状态并存、且平衡执行,脏腑的所有功能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在脏腑理论中,脾为中土,其色黄,而木克土。所以,制约它的是东方青木之肝。
或者形象点说,从这一方面看,肝就是脾的“顶头上司”。当肝这个上司有什么不愉快时,脾这个下属也就没有好日子过了。这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健脾生血,可能还真无法得到明显的改善。
中医有云,“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因此,很多以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表现出来的亚健康,其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在肝。“肝”这个顶头上司郁闷不舒,气机横溢,欺侮“脾”这个下属,让下属的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于是,气血也就无法充沛了。
比如最常见的肝郁气滞,也就最容易“横溢犯脾”,木克土之下,有一种叫做“痛泻”情况的,经常郁闷胀痛、拉肚子,这时候健脾祛湿的方法大多无法改善,而疏肝解郁来调理则常有“如鼓应桴”之感。
逍遥散饮袋泡茶肝气郁结胸部乳房胀痛更年期养生茶肝郁疏肝解郁淘宝¥52.25¥55购买那么,如何“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或者说,如何通过疏肝来调理脾胃呢?
我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就是逍遥散。逍遥散是古代医家创立的疏肝解郁名方,主要就是疏散肝经的郁结之气,从而使脾胃中焦气机顺利,无论饮食消化还是气血生化,自然也就有备无虞了。
因此,脾胃虚弱的人,常有气血不足,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亚健康状态。为什么调理的效果不是很好。或者就是没有注意到脾的“上司”——肝的原因。疏肝理气,兼顾调理脾胃,自然也就气机舒畅,脾胃强健,从而气血充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