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酱紫蛙科普酱紫蛙
秋分节气一般为每年公历的9月22日至24日。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的“分”,实际上就是“半”的意思。过去把秋季分成孟秋、仲秋和季秋三部分,秋分正处仲秋,所谓平分秋色是也。
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症状加重,刘桂颖教授认为秋分可进行食补和适当的运动以进行调摄。
“食补”
“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进补正当时”,秋分可进行调补,但补益当分清寒热虚实,有食补和药补之分,总以滋阴润肺为基础。
秋分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可食用时令水果,适当增加饮水以预防和消除燥邪带来的伤害。
如梨能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祛燥;葡萄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氧化等作用;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秋分可适当多食用萝卜以生津除燥、行气消食。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症状稍重者宜进行药膳调理,如银耳雪梨红枣粥、红枣莲子百合粥、生地天冬粥、红枣糯米粥、冬瓜老鸭汤、老鸭虫草汤等,食用进补前应调节胃肠功能,因为经夏季消耗损伤,脾胃功能多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消化系统不能承受,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泻、厌食、消化不良、胸闷等虚不受补的表现。
”
“适当运动”
秋季是炎热酷暑到冬寒的过渡期,气温相对凉爽,正是锻炼的好时机,但由于人体阳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遵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此时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以配合一些呼吸操改善肺功能,以达到抵御疾病的作用。
01
散步
散步是一项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的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空气清新、植物茂盛的地方散步,这样可以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都具有良好的调节安抚作用。
散步以微微汗出为宜,体重较大或有膝关节损伤者不宜进行较长距离的散步。
另外慢跑这种缓慢的有氧运动也十分适合秋分时进行。
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目的在以较慢或中等的节奏跑完一段相对较长的距离,以达到热身或锻炼的目的。
慢跑对于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脏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居住在环境较好的郊区乡村者可选在早上户外慢跑,居住在城区内者建议在下午晚饭前慢跑。慢跑应因人而异,根据个人情况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
02
放风筝
秋分正是秋高气爽之际,还带有阵阵微风,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之一,此时天气不冷不热,十分适合带着家人去郊外放风筝。
放风筝可舒展筋骨,促进人体的细胞代谢,改善血循状态,消除体内积热,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寒力。
而且在放风筝时,人们的眼睛会望着风筝在蓝天白云间摇曳飞舞,还可以起到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的效果。
同时郊外空气新鲜,负离子含量较高,在郊外放风筝还能呼吸清新的空气,从而有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调畅情志。
03
登高
登高作为一种锻炼方式,可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
自古以来,秋日登高就是我国人民的一种习俗。受气压和空气湿度的影响,秋天多呈现出蓝天白云、秋风习习之景,给人秋高气爽的感觉,很适合登高望远。
不过,对年老体弱者,还要避免不利因素,主动调适自己的状态。
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
登高速度要缓慢。
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
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测。
对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生梨、甘蔗等。
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
编辑|李亚旗赵若汐
审校|张芳芳李亚旗
张伯礼王建国总主编
毛国强主编
《中医名家谈节气防病与文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古往今来的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节气养生,并把“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作为不违天时、顺道而行的重要法则。为了深入探析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揭示顺应二十四节气的防病方法,本书采访了24位全国知名中医名家,围绕不同季节、节气的自然变化,阐述二十四节气防病的科普内容,并结合节气文化、节气诗词、中医验方等,为百姓提供中医防病指南。全书文字通俗易懂,体例新颖别致,既注重知识性,更注重实用性。本书是一本集结中医大家、名家,向老百姓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的科普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原标题:《节气养生│秋分节气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