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养生知识五脏六腑及表里关系
TUhjnbcbe - 2020/11/29 22:23:00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119/4293352.html

五脏六腑及表里关系


  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药就是中医养生的途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五脏六腑及其表里关系,有兴趣的养生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


  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肝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滞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


  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


  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心气虚的人心悸,二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食。


  (1)心气足面有光华

 心气足者脸色白里透红,皮肤光滑柔软,细嫩;心气虚者面色无光,毛孔粗大,因其锁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阳。


  (2)心气足声圆音亮


  心气足的人声如响铃,乐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气虚者声音低沉,常吁短叹,少言寡语,抑郁不欢,心气虚者病因各异;或劳累过度,或心情抑郁而暗耗心阴;或受刺激郁郁不欢;或步入中年气虚;或大病初愈气已伤矣。


  调心也有阴阳之分;心阳不足,耗阴生热;心阴不足,欠热伤气,阳虚或阴虚的特点分别如下:


  A、“舌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为阳虚,舌瘦而苔躁红者为阴虚。


  B、舌尖有溃疡者,舌白为阳虚,舌红为阴虚。


  C、长吁短叹自汗者为阳虚,面红燥热自汗者为阴虚。


  D、心区憋闷,透不过气,心里怯懦者为阳虚,心区燥热,烦闷易发火者为阴虚。

三、肺与大肠


  肺位胸中上走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之所,“肺朝血脉”肺吸进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生化为元气,维持人的生命,肺与心同为上焦,相互依存,肺主气,心主血,气离血死,血离气枯。


  1、肺气是精力旺盛,肺气是人的血液中含氧充足,必然精力旺盛,健康的年轻女性皮肤白嫩,与肺气足有关。


  2、肺主皮毛,肺气足,皮肤层面气血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皮肤柔嫩,光滑,毛孔细,肺气虚,皮肤抵抗力弱,皮肤容易出现下列症状:皮下红疹、皮癣、面有红斑、粉刺,面部毛孔显粗,皮肤过敏。


  3、肺气足鼻子精巧:肺开窍于鼻,肺气足,鼻子发亮,精巧,肺气虚,鼻子毛孔渐粗,或鼻翼变红,重则为“酒糟鼻”。


  4、肺气足不虚胖,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调节人体水分,需要脾、肾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引起体内水液代谢不利,形成虚胖,重则浮肿。


  肺气足鼻不生炎症,嗅觉灵敏。肺气虚,易患鼻咽,容易过敏,有时不辨香臭,“肺主忧”肺气足,人常欢笑,肺气虚,人多忧愁。肺有阴虚,阳虚之分,不同症状如下:肺阳虚时咳喘无力,流清鼻涕,甚则喘促或呼吸困难,痰多清稀,疲倦,懒语,声低,怕冷,自汗,脸色青色,舌胖淡嫩。肺阴虚时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喑哑,舌红干燥,苔少。

四、脾与胃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和精微输布全身,供应人体多方面的需求,维持内脏功能正常的运行,食物入口皆由脾而散,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所以,人白天的身体状况健康与否,与脾有重要关系。


  1、脾气足肌肉丰活,“脾主肌肉”脾气足,肌肉丰润、鲜活,面部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的人长相不漂亮,但仍然可人,这就是民间讲的脸上长着“爱人肉”。


  2、脾气足脸不臃肿,女性面部白里透红的胖是正常的胖,可谓“富贵之美”,除此外的胖,多数为肿胖。脾主运化水湿,输布体内水份,脾虚湿滞,则导致水肿,肾虚引起的水肿在腿脚,脾虚引起的水肿在脸部及全身。


  引起脾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吃;二是思,多吃冰冷食物,贪吃水果,暴饮暴食都能伤脾,思虑过多,也可能伤脾。


  3、“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足能知五谷”脾气足着嘴唇丰盈红润,呼出的气无异味,吃五谷杂粮可品出其中的香味,脾气弱者唇白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则唇紫或黑,呼出的气息异味浓得令他人躲闪,且饮食无味。


  4、“脾统血,使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顺畅不致外溢”脾气虚而无力统血时,血溢出脉管之外称为“血不循经”,有人会皮下出血形成瘀斑,严重的人流出的汗为红色,有的女性会经血不止。脾和胃相表里,脾相当于车间,二者缺一不可,相互配合,但是他们的习性却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气上升,人中气足,胃气下降,人才能顺利完成消化吸收,脾和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其症状分别如下:


  1、脾气虚时唇偏白,重则无血色,胃火上行,唇干,重则有裂纹。


  2、脾气虚得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久了,下牙龈萎缩。


  3、脾气虚弱便溏稀,重则泻肚,胃火上行大便干硬。


  4、脾气虚时四肢不温,胃火旺时人燥热。


  5、胃阳不足,胃脘胀痛,呕吐清涎。

五、肾与膀胱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旺,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颈直肤亮,可延缓衰老数十年之多;肾气虚,人易恐惧,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疾病。


  1、“肾主水”肾气时可调节体内水分并将多余水分及时排出体外,女性肾气衰时,体内该排掉的水份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腰以下部位虚胖甚至浮肿,若脸也肿胖时表明已相当严重了,而补充肾气,人的腰围即可减小,但体重可能不减,这是因为“肾主骨”,人的肾气足了,骨质密度便随之增加,体重也会增加。


  2、“肾主毛发”,肾气足,头发浓密而黑亮,肾气不足时则头发脱落,发质枯干,所以治理脱发的根本是调养肾。肾气足颈项直挺,牙齿坚固,因为肾主骨,而牙是骨之余,肾气虚是颈椎无力挺直,重则骨质增生,因此当人到中年出现骨质增生或出现牙齿松动时,不要急于动手术,应从调肾入手,这样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患,又可保住牙齿。


  3、“肾纳肺气,肺主皮毛”,肾气足可接纳肺气,肺朝百脉可养皮肤,肾气虚时令肺的肃降功能受阻,面部易生斑等,而有的人会因肾虚不纳肺气引起脸上长粉刺。


  4、肾气足夫妻生活和谐,“肾下开窍于二阴,上开窍于耳”,肾气足,听力好,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肾足者耳聪目明,肾虚易导致听力差,或耳鸣,眩晕,甚者耳聋。


  补肾,首先要确定肾阳虚还是阴虚,阳虚补阳,阴虚滋阴,调反了非但达不到补肾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肾阳虚或肾阴虚的特点分别如下:


  阳虚:怕冷,手或脚易凉。


  阴虚:怕热,手心、脚心及其内心燥热,即“五心烦热”。


  1、舌虚舌嫩胖,苔白;阴虚舌瘦,舌红,苔少而燥。


  2、阴虚易瘦,阳虚易胖。


  3、阳虚精神疲惫,阴虚燥热不安。


  4、阳虚面色青白无光,阴虚颧红,脸呈绛色。

通络养心茶,治疗各种心脏病

通络养心药茶是由多种纯中药精制加工而成。其多种中药同配伍,具有调整全身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溶栓化瘀的功能,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自身供血功能,同时配以疏肝以养心,降肺而补肾的中药,能够兼顾调理全身脏腑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适合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长期饮用可以预防心梗、脑梗发作,可以缓解急性心绞痛。药茶的特点是,服用简便,口味清淡,无*副作用,只需要用开水冲泡,每天一包,当茶饮用,适合长年服用。如果没有心脏病,是否可以饮用呢?答案是肯定的,通络养心茶,可以病例一女,张某,农民。就诊时间:年10月17日主诉: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多年,每遇劳累加重诱发心脏病,胸闷,气短。一诊给予药茶30包(一个月量)用药第三天,患者反馈症状大有改善,嘱继续服用。至今服用三年,心脏病没再复发过。病例二女,李某,教师。就诊时间:年5月6日主诉:患有慢性心脏病,常会因工作劳累而诱发心慌,心短。夜里睡眠常会感觉气短。一诊给予药茶30包二诊:年6月4日主诉:用药后症状改善,夜间气短症状缓解。病例三包某,男,65岁。主诉:急性心绞痛,就诊前服用速效救心丸未见缓解。就诊输液后反应疼痛加重,马上停止输液,给予药茶一包,饮用10分钟后疼痛缓解。一诊给予药茶30包。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养生知识五脏六腑及表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