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刘贵珍老师谈ldquo松静自然
TUhjnbcbe - 2020/12/2 13:27:00

刘贵珍先生的这本书,是建国初期第一部系统介绍气功疗法的专著,书中包括有内养功、强壮功和保健功等几种常用功法,并且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收载了一些临床病例的治愈经过。这本书对于气功疗法的普及至今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求。

刘贵珍老先生生前曾任我国第一所气功疗养院——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为探索气功防病治病,将气功从民间引入医界、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论述了气功习练者必须要注意的基本要点: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

练气功很重要的是要松静自然。这就要求在呼吸、姿势、意守操练中都不拿劲,不勉强,顺乎自然。

姿势方面不论坐、卧、站都应体现自然舒适。初期练功不自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逐步达到自然。呼吸也是如此,不论是逆呼吸、腹式呼吸,都不能勉强用力,而应逐渐练习,在顺乎自然的情况下,逐渐达到要求。

意守方面,精神不可过于集中,必须掌握似守非守,绵绵若存,既不能不守,也不能强守。

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松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所谓松第一是全身肌肉的放松。这个松必须处于松而不懈的状态。

卧式功法,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二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地放松。

放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过于集中,必须消除紧张,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的放松乃是保证气功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

静的意思乃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宜作到出入无声,体会出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入静,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这一点是气功治病机理的根本所在,必须重视。

练气练意意气合

气功之“气”,主要是指真气(元气)而言。练真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之不同,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不相同,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悠、匀、细、长、缓。

练功有素的人,每分钟呼吸次数较常人减少,甚至只有二三次,形成缓缓的腹式呼吸。呼吸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

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意守丹田的练习,乃是练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气功的难处和奥妙之所在,掌握得好效果快,反之则效果慢,但只要精心练习,杂念自然会减少。古书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意思即通过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使真气充沛,这就是练气练意的真正目的。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气和练意结合起来呢?即在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注意意守呼吸,以帮助尽快练好呼吸。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特别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

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可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情绪平衡心情愉快

精神情绪是外部事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情绪不平衡,尤其是情绪低沉,健康人也易罹病。有的国家曾作过这样的观察,在战争年代,当部队进攻并节节取胜时,伤员的伤口愈合较快,相反当部队退却或失利时,伤员的伤口愈合显著减慢,可见情绪在疾病恢复中的作用之大。

我们常常见到情绪不平衡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如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溃疡病等等,这些患者大都有精神创伤或者情绪不平衡的历史。临床观察证明,情绪平衡对慢性病人来说是困难的,因为病痛的缠身,很难一下子摆脱,尤其当病情加重时,一则疾病带来机体之苦,一则疾病带来精神负担,二者结合在一起,这时最易形成情绪波动、低沉,甚或抑郁急躁。

因此,必须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对疾病有一个正确态度,以减少过多的情绪波动。

精神情绪既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如此密切,在气功治疗中就必须强调情绪平衡,愉快练功。练功要作为一项乐事来对待,因为它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

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

练功主要要领之一是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练功者欲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掌握好方法,坚持锻炼。初期练功不能要求功效,其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

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真正掌握得比较熟练,这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而且也必须循序渐进。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势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热练时,再加上停闭。

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之起落,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以后,再加上意守丹田,应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才能逐步获得效果。而疗效的获得也是由小到大由微至著。

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掌握功法好坏的程度不同,收效时间当然也千差万别。练功时间不长即获疗效这当然是好,但还应总结经验,

巩固成绩,争取更好的效果。

获效较慢,应当善于查找原因,予以处理。慢性病患者练功,要注意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息养并重。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

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至20分钟。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当然练功日久,真正有了一定功夫,每次练功都觉了一定功夫,每次练功都觉舒适轻快,一直坚持下去,当然更好了。

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治病主要是患者自已掌握练功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但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最常见的毛病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至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

因此,初练者必须善于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病种相同的患者,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体质及个体的差异,也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要求,必须因人而异,辩证选功。练功者要努力练功,仔细体会,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练功水平,如此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

偏差的形成,也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在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省力,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气功功法颇多。练功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一两种合适的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也易获效果。今天练这种,明天练那种,练功时间虽短,但哪种功法也没有完全掌握,结果事与愿违,不能获效。

每天练功时间,也需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致,如果病人全休,以气功治疗疾病为主者,每天练功时间应不少于4小时。如果疾病基本痊愈,仅作为巩固疗效或增强体质的手段,每日2小时即可。健康人以气功作为保健手段,每天练1-2小时也可。

练功应尽量定时,这样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如果工作较忙,不能固定时间,当然也可以灵活掌握。

往期文章

“鹤翔庄神功”的第一封求助信(1)

古奥浅说论“周天”

我用这种放松功治好阳萎

如何处理好练气功与夫妻生活之间的关系

日本人热衷修炼的“三分钟超觉静思法”

气功声法与古代音乐及其治病

再议如何“放松”

何处觅人参此果人人有——吕洞宾妙说“津液”

简单易练的肺病(肺结核)疗养法

更年期综合症的气功疗治

自学气功者一定要知道这些关键的要点

正确地做好“含胸拔背”

和初学气功者谈意守

气功治疗“五更泻”的方法

“玉液还丹”背后的科学解释

练功与性命双修

“辟谷”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练功中“默念字句”有疗效?这一个实验告诉你背后的真相

浴面美容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贵珍老师谈ldquo松静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