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学校的正常的节奏,
也给学校的教育活动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为了继续贯彻我校国际部
“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多元国际视野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的育人目标,
使我校学生能够更多地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部最终决定于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安排学生在北京市内进行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一次好的实践活动,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环节:
01设计
学校从9月开始策划和考察,一共实地探访了14个学习体验为主“非遗”实践项目(A类),最终挑选了其中6个。
人文社科组在集中了组内教师及海淀学校教师的意见后整理并提供了12个以学习调查为主的研究项目(B类)。
10月27日在校内进行了本年度社会实践的项目宣讲会。
02选择
了解了各个项目之后,各班学生结成4-6人小组进行了项目的选择,最终有2个体验项目(A类)和8个研究项目(B类)得以成行。分别是:
lA4景泰蓝掐丝珐琅制作
lA6水墨青花制作
lB1故宫里的颜色考察与探究
lB2故宫里的屋顶形制调查
lB3探寻故宫里的神兽
lB5圆明园原貌探究考察
lB6北京城市中轴线形成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典故
lB9北京颐和园建筑彩画中的各元素调查分析
lB10北京城门与城楼历史来历及格局考察
lB11:北京胡同文化的走访与调查
03
指导
期中考试结束后,语文老师们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所选择的探究课题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包括所选课题的思考角度、实践方向、路线设计、问题意识以及论文写作方法等等。
并向课题小组下发了每日任务清单。
04
记录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或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对文化遗产的详细介绍;或亲身做匠人、对匠心做自己的解读;或行走在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中探究感兴趣的课题。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