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下午3:00,在经六路郑品书社(湛蓝书房),我们开始了朱桥老师的书法公益讲座课。
湛蓝书房的展厅终于迎来了书画家朱桥老师的墨宝。10月我们布展了一场中国山水水墨画赏析,主讲老师依然是朱桥老师。自从请进了这些画作后,湛蓝书房的墨香气息浓郁,常常吸引很多书画爱好者驻足停留、欣赏画作,这种超然的气韵境界为我们湛蓝书房增添了熠熠光彩.
从慕名而来的鉴赏者言语中,我们听到了许多朱桥老师趣闻轶事,也在这一幅幅画作中找寻着作者抒发的主观情趣,一点点架构了这位书画家在我们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朱桥老师不愧是一位崇尚自然的大家。
周六下午的文化课,被朱桥老师轻松地定义为了闲谈,我们这些中国书画爱好者们跟随着朱桥老师厚重的文化语言进入了一个愉悦的下午时光,朱桥老师风趣幽默的展开一段奇妙的书法艺术之旅,开启了一段书法艺术美的历程。
汉字作为书法,成为了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代表了中国的线条艺术,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一类事实或过程,还包括了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汉字书法做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在整个书法艺术的发展中,随着历史文化的推进,完成了中国书法史的一个侧写,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后续的青铜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到了魏晋南北朝进入最盛的时期。从碑帖,拓片,墓志铭,摩岩石刻到钱币画像,青铜铭文为我们流传下来的这些珍贵文物,在其尺寸大小的纹饰细节中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字文化信息,从《兰亭序》,《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梦奠贴》,《拟古诗帖》等等名帖,我们看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其相传的章法,结构,笔法欣赏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的各自线条表达,用笔的变化,正侧的藏露,体态万千,提按转折,曲尽变化。做为一个多年的大书画家最想和我们聊的书法艺术,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欣赏书法,如何去鉴赏一幅书法的艺术美,其美在哪里,美在何处,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高的审美起点,打开我们书法艺术的审美眼界情趣。
书法艺术做为一种文化,从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的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是与其构成的结构,汉字的线条章法书写的工具和载体所决定的。即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这种净化了的线条美,适度的美,带有个人艺术发展的特性美,才是吻合真正的审美标准的书法艺术。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乐音里相互结合,有规律,有强弱,有高低,有节奏,有旋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一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样它就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那么我们学习书法,最后也应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赋予其自己的一些想法,让这种书法艺术具有自己的语言,在笔,墨,字,章的四法中,获得书法的智慧。
在朱桥老师高亢磁性的言语中,中国文化课-书法的时间很快过去,朱老师别开生面的讲座,通俗易懂,自然放松,率真热诚感染了每一个听众,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书法知识的分享,还有自己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对大家的启发都很大,“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书法,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书法鉴赏力”,最后书友们都是意犹未尽,百听不厌,还在不断地提问。
大家都这样的孜孜好学,对朱桥老师的敬仰,对书法的一片热爱,对美的努力追求,都融入了这个充满文化气氛的讲课中,相互的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齐聚一堂,又一次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内心是被滋养的,收获是满满的,对书法的理解也更深切长远。
我们更加期待朱桥老师的中国画的公益讲座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