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练好健身气功方法二遵循健身气功习练的基本
TUhjnbcbe - 2021/1/7 15:44:00

★功法选择要有针对性

气功功法种类繁多。对于各种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四种健身气功,虽然简单易学,但对初学者来说,往往也无所适从,不知先选择哪一种功法习练较好。

其实,任何一种功法,都各有其优缺点。总的练功要领、要求、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等,相差不大,但各种功法所强调的重点不同。比如,健身气功?五禽戏注重仿生象形,模仿五禽神韵;健身气功?六字诀则以呼吸吐纳为主等。

虽然功法重点不一,却“殊途同归”,都能通过保养精神、调畅气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事实上,无所谓哪种功法好不好,所不同的只是有些功法复杂些,学起来花费时间也多一些;有些功法简单些,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些。但是,各种不同功法所适应的体质、病情以及环境、时间等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初学者还要针对自己的体质、病情、兴趣及其它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以便于坚持到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选择功法针对性不强,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成效,甚至还会加重病情。比如,体弱、病重者应首选卧式功法,因为卧式消耗体力比站式、坐式少,并易于全身放松。而体质较好、病情较轻者,宜选择站式较好,这对增强体质,改善机体机能状态有一定作用。行式功法也很多,选择宽阔平地进行锻炼为好。

★“三关分渡”,掌握好功法

健身气功在编排上千变万化,练功方法上也各不相同。但依据练功的基本要求,可总结出具有共性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调心、调息和调身三个环节,协调地进行习练。“三调”是练功的三大要素,最终要达到三者完美的统一,即“意”、“气”、“形”的合一。

健身气功讲究“三调”合一,所以一般习练多力求一步到位,采用意守、呼吸和身体姿势的同步调整,这就造成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不易掌握。倘若利用“三关分渡”的方法,即把调身、调息和调心三者分开,先练调身;当动作基本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呼吸和动作协调后,再根据功法要求配合上调心,最终达到“意”、“气”、“形”的协调统一。

当然,即使是“三关”里的每一关,也可以根据学练情况,再细分成若干小关来进行练习。

比如,调身。第一步先过动作记忆关,主要把动作学会,第二步力求动作正确、规范,第三步姿势熟练之后,就可以配合呼吸了。

调息也是一样,过分强调呼吸应缓慢深长,于初学者不相宜。以意控制呼吸不当,易引起头昏眼花、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因此,初练健身气功者,要从自然呼吸开始,绝不能有意用力鼓腹收腹去强求腹式呼吸。要把精神贯注于动作,使意念和动作紧密结合;然后在形与神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就不能把精神老是死死地注意动作了,就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意不用力,身心愉快;再进一步则形与神要似合非合,似守非守,若有若无,进入高度入静的气功状态。

“三关分渡”的练功方法,使复杂的动作简单化,降低了练功的难度,利于初学者尽快掌握。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即“三调”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而不可分割的。“三关分渡”的方法,只是在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犬牙交错的。因此,习练者尤其是初练者,必须按照功法要领,认真下功夫练习。若是心情急躁,急于求成的渡过“三关”,那就非但练不好健身气功,往往可能会适得其反。拔苗不能助长,根深才能叶茂。循序渐进,水到自然渠成。如此,看来似慢,实际是快。待到练功纯熟之后,功到自然成,就会过渡到“无意之调”的阶段。

★遵守练功原则,突出功法特色

体育运动所要锻炼的是如何充分调动肢体获得最佳效果。健身气功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自然也不例外。但与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通过“意”、“气”、“形”的综合锻炼来获得最大效果,并最大限度地促进三者合一。健身气功的一切习练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其要求和原则也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制定的。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基本的法则。它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内克服不必要的紧张,保证全身各部分、各系统的协调一致,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为“意”、“气”、“形”的合一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习练健身气功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做到身心放松,呼吸自然匀畅,顺乎自然,不要着意和强求,免得产生人为的紧张或不适,妨碍“意”、“气”、“形”的锻炼,降低它们的效能,影响三者最大限度的合一。

其他的练功原则,诸如动静相兼、练养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也都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和促进“意”、“气”、“形”的锻炼与合一。当然,这些原则各有其独立的要求,但任何一项原则都不能全面地保证习练健身气功最大效益的获得。唯有当这些原则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相互配合的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并被全面贯彻之后才能达到。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习练,才能收取到健身气功所带来的全部效益。

由于功法创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等诸多不同,使每一种功法都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在遵循一般健身气功习练原则基础上,按照各种功法本身特殊的方法、要领和特点进行习练,才能更好地实现完善身心的目标。

习练健身气功也应突出功法自身特色。否则,就会成为千篇一律的“样板戏”,失去其特有的规律和锻炼的核心价值。

比如,健身气功?·五禽戏属仿生类功法,应强调五禽神韵和动作姿态的模仿;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呼吸吐纳为主要手段,配以简单导引动作的功法,习练中就要以“吐纳为主,导引为辅”,而不是简单的“吐纳加导引”;健身气功·?易筋经强调伸筋拔骨,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健身气功?·八段锦强调基本身形的锻炼和调整脏腑功能,整个练功过程要求姿势工整,有一种端庄稳重之美蕴含其中。

★刻苦练功,逐步提高

健身气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益处,但教授者只能教方法,讲理论,道关键。若想取得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成效,仍取决于习练者自身的刻苦练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怎样才算刻苦练功呢?虽然练功的时间、练功的难度都应该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然而,运动量不是越多越好,运动强度也不是越大越好。那种认为每天练上几个小时,累得全身酸痛,吃不了饭,上不了床,就算刻苦练功的想法绝对不是科学的。其实,每个人的素质不一样,身体条件不一样,刻苦练功的标准也就不一样。

因此,习练者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练功的强度和难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练功的时间、练功的难度再提高一点,觉得将要饱和的程度,就应当算刻苦练功了。

从练功时间来说,因为身体对练功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宜少练一点,以后逐渐加大。若一开始便连续练几个小时,身体承受不了,不但无益于身体健康,反而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对于体质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为避免运动后过度疲劳不易恢复等,每一次练功的时间不宜太长、太多,可采用分散练功的方法。总体来看,应该是锻炼后身体舒适,心情愉悦,或稍有疲劳感,以第二天即能恢复为度。一旦出现疲劳症状,可以采用适当的休息,或调整练功负荷及缩短练功时间等方法进行调节缓冲。

学练健身气功,练功的难度也不应强求一步到位,同样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步增加难度,最终达到规范动作。比如,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卧虎捕食势”时,其中“两‘爪’下按,十指着地”的动作,年老体弱者可先做“俯身,两‘爪’向前下按至左膝前两侧”,待体质转强后,再逐步达到规范。再比如,健身气功?八段锦中“马步”相对较多,对初学者来说,存在一定难度。若一上来强求“马步”合乎要求,必然造成局部负荷过大,影响整体动作的完成。因此,可先两膝稍微弯曲,用高姿势,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步降低重心。

当然,刻苦练功还有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一定要把握练功的姿势、要领,了解每个动作所起的作用,以及功法的规律。同时,还要多看、多问、多思、多练,多看教材、看辅导人员示范、看身边人练功,看后要进行比较、鉴别、思考、分析,认识到别人练功的精妙所在和不足之处,然后,补己不足,防人之患,练功才能深化。

★重视准备活动和收势动作

练功前进行一些准备活动,目的是使练功者的思想及身体生理状态从人的一般状态过渡到练功状态。准备活动做得恰当与否,与练功的效果关系紧密。许多初学者由于不太了解准备活动的作用,往往重视不够,草草了事,甚至省略。实际上,准备活动是不容忽视的。

准备活动是以锻炼全身各关节为主,并以此带动四肢乃至全身肌肉,进而牵动内脏各器官运动,逐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全身肢体关节、韧带、骨骼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促使大脑排除杂念,并慢慢安静下来。做了准备活动之后,一方面使得练功开始时内脏机能惰性有所克服,运动机能和内脏机能的差距缩小,另一方面可在各中枢兴奋性较高的基础上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进一步放松全身的肌肉、神经、血管等器官组织,调动体内气机,疏通全身气血,为正式练功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练功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决不能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当然,准备活动练习的时间和强度,应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而定,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留有余劲,不能喧宾夺主。

收势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整套功法的重要组成,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

收势的目的,一是功中各势动作对身体各部分锻炼的侧重点不同,气血在身体各部的流注也就因之而异,通过收势动作,可使流注身体各部分的气血得到调和,并由炼气转为养气,达到引气归元,巩固练功效果的目的。二是在引气归元后,把练功者从练功状态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有人形象地比喻说,练功全过程有如辛勤的耕作,收功是秋收时的颗粒归仓。若草草收功或收不好功,则练功时所调动起来的全身气血不能归元,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元气亏损或气血淤滞,这样就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对身体健康有害。

因此,练功结束时,一定要把收势动作做好,并静养片刻。不重视收势就如同只耕耘不收获。这正是练功收获的时候,是练功者务必重视的一环,马虎不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练好健身气功方法二遵循健身气功习练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