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脚步悄悄远离
转而代之,是初冬的气息
清晨的空气、夜晚的微风
夹杂着丝丝寒意微凉且干燥
那,如何做一名
合格的“养生人”呢
快来看看以下养生攻略吧
早
睡
早起
起
保持充足、优质的睡眠
是养生攻略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晚上熄灯前,尽早结束手头工作
到床上美美地进入梦乡,养精蓄锐
第二天早早起床
迎接早晨的第一抹阳光
在清新、舒畅的空气中蓄积能量
元气满满的一天就此开始
早
餐
美好的早晨
从香喷喷的早餐开始
均衡膳食、全面营养的早餐
为新的一天注入活力
松软可口的全麦面包
配上香甜的牛奶
一扫早晨醒来的饥饿
在充分吸收“能量”后打起精神
更好地为新一天的学习而奋斗
喝
水
俗话说得好
“晨起不喝水,到老都后悔”
早晨醒来,先喝上一杯水
可有效补充水分、洗涤肠胃
还可稀释血液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适量喝水,可有效促进新陈代谢
从现在开始,科学饮水
“一天八杯水”
按早中晚合理安排
让你不再为皮肤的干燥而烦恼
吃
水
果
如果说什么水果是秋冬里必不可少的
毫无疑问就是梨啦
“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
不管生吃熟吃
缓解咽干、保护嗓子
益处多多
甘甜解渴的橘子
清香的柚子
更是干燥季里润肺清肠的好帮手
这些养生水果
在秋冬季里都是不错的选择哦
运
动
立冬已过,天气渐凉
大部分人开始减少户外运动
殊不知,这样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而慢跑、打篮球、练瑜伽等
都是秋冬季节里较为适当的锻炼方式
宁静心神、身心健康
趁着周末时光
快约上你的小伙伴们动起来吧
饮
茶
在秋冬季,饮茶当以红茶为首选
提神醒脑抗疲劳
解腻暖胃护血管,样样了得
此外,乌龙茶可防止口舌干燥
茉莉花茶美容养颜
红枣茶驱寒保暖
琳琅满目的茶
总有一款适合你
泡
脚
天气转凉后,人易手脚冰凉
此时,泡脚是不二之选
经过一天上课的疲惫
不妨用热水泡一泡脚
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手脚冰凉
而生姜泡脚、醋水泡脚
都各有各的好
总之,“冬季泡脚,胜过补药”
想要驱寒保暖的你,快点行动起来吧
趁初冬来临,趁寒风轻起
快快将冬日里的养生模式开启
让养生之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信作为广工商学子的你
也能在丝丝寒风的吹拂中
感受满满的温暖气息
共同享受冬日里的那份惬意
“星标??”才可以更方便接收我的信息哦
供稿单位/CONTRIBUTORS
广州工商学院新闻中心
编辑/EDITOR
刘婉柔冯悠璇彭址荧
图片/PHOTOGRAPH
廖思琳
排版/TYPESETTING
贝敏华
执行编辑/EXECUTIVEEDITOR
雷保锋、王超、陈惠琼
责任编辑/RESPONSIBLEEDITOR
姜云霞
欢迎来稿/
qq.编者按
《尚书》曰“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为“五福”,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五福”的呢?且看任之堂主人余浩大夫的详细描述,你一定会有所感悟!
什么是五福?
《尚书.洪范.九畴》中说“福有五种,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人生有这五福,自然会吉祥、幸福、美满。
《尚书》在提出五福的观点的同时,又明确提出了人生有六不幸(即:一早亡,二多病,三多忧,四贫穷,五丑恶,六愚懦),其中长寿被列为五福之首,而早死被列为人生的第一不幸。
“五福”从何而来?
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做过精辟论述,他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他认为人在生活中的福、祸、善、恶都是人自为之。*神盖不能为人之祸,也不能致人之福。他以独特而深刻的见解,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从社会学、伦理道德学上做了最简炼、最精辟的论述,并明确指出人生之福是靠修养而获得的。
1、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寿
孙思邈在《卫气歌》中说:“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穹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萁裘五福寿为最。”这段话是孙氏在向我们揭示,宇宙天地之间,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双脚并起来如地之方大,应当担负起繁衍生命的大任,做一名上不愧天,下不愧地的人。人的身体是父母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应该好好保重。“箕裘”是指继承先人的事业。这里,大医孙思邈对人生的宝贵,生命的价值和珍惜健康的重要性,做了最简要的概括。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许多人奉“人生创造财富,财富改变人生”为圭臬,往往不惜一切手段去谋取财富,这样往往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于是就有了“前半辈子拿命换钱,后半辈子拿钱换命”的王均瑶式人生悲剧。
须知,健康是钱买不回来的,失去了健康,就会失去一切,有命挣钱,无命享用,没有生命一切皆无,拥有健康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从中医的角度说富
在孔子的观念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富与贵是人人的欲望,不用正当的方法而得到,君子不享受;贫穷和下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君子不摆脱。孔子还有一句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遵生八笺》载茂季伟诗“欺诳得钱君莫羡,得了却是输他便。来往报应甚分明,只是换头不识面。”
心术不正的人,往往抑郁寡欢,精神常处于紧张、忧愁、不安、恐惧的状态,平时表现出功能性心跳加快,血压不稳,血糖升高,易惊多汗等症状,还容易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免疫低下,心脑血管性疾病等。
这种人尝不到因富而福的滋味,难以安心享受生活。近代史上“洪宪皇帝”袁世凯,他天天服鹿茸精,喝人参汤,吃两个奶妈的奶,但权谋机诈,作恶多端,忧恐交加,57岁便命归*泉。
现正这样浮躁的社会,能够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人非常难得。常言道“我不如人千千万,人不如我万万千”。要权衡自己,面对现实,不能离开了本人的能力和客观实际。要知己,知足,知命。“平时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
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质更为重要。
3、从中医的角度说康宁
俗话说,无病无灾便是福,康宁常与福为伴。《理虚元鉴》就提出在生活中做到“六节”--节嗜欲、节烦恼、节愤怒、节辛勤、节思虑、节悲哀,有利于康宁平安。书中说:“在荡而不收者,宜节嗜欲以养精;在滞而不化者,宜节烦恼以养神;在激而不平者,宜节愤怒以养肝;在躁而不静者,宜节辛勤以养力;在琐屑而不坦夷者,宜节思虑以养心;在慈悲而不解脱者,宜节悲哀以养肺。”这六节对于康宁至关重要。
知法、遵法,也是康宁的重要内容。东汉末年医中之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更能无犯王法。”他将遵守国法,作为康宁无疾的重要内容。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国家法令,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是社会安定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人民健康的需要,如果不遵守国法,违反了国法,那将对人的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不仅使身体受到伤害。犯罪者也会受到强烈的情绪反应,其心灵往往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伤害,对家庭及其家人、朋友,也都带来伤害,因此康宁与幸福不可忘记国法。
4、从中医的角度说“攸好德”
五福中的德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德行对人的心理和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就会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奉献为荣,以助人为乐,他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整天愁肠百结。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干那些损人利己的事,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伤天害理的勾当,这种人心神安宁,心安理得,他们吃饭香甜,睡觉安稳,胸怀坦荡。生活在舒心如意的气氛中,其乐融融,对内心环境是一个良好刺激。
中医学家认为,修养道德与脏腑阴阳协调具有内在的联系。《*帝内经太素》中说:“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所以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孔子明确告诫人们:“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讲的也是福与德的关系。
5、从中医的角度说“考终命”
考终命即老寿善终的意思,《礼记》中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老寿善终常是福的体现。岁月无尽,生命有终,人活百岁不免一死,古今中外皆然。步入垂老之秋,要正视死亡的必然。
老寿善终其意有三:
一、面对死亡要有坦然态度,不会被来临的死神所恐惧、所困忧。无论对谁来说,生死都是一个关口,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可算进入人生的大境界。宇宙万物,皆有始有终,人也是如此。未知生焉知死,未知死又焉知生,没有生死就不成人生。正如普希金所言“老年就是回到孩提时代,死亡就是回到出生”;
二、无疾而终,没有慢性病的折磨和痛苦。平时,要明养生之道,懂健身之法,知调养之术,要善于珍惜生命,重视保健。增强体质能延长生命,免受疾病之苦。做到“康而寿”,享有应有的寿限;
三、终生无憾事。人活在世上,要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大地,中对得起黎民百姓。即使离开,人生也无遗憾之事,这是老寿善终的重要方面。
人生要含笑而来,含笑而去。把鲜花撒在路上,把歌声留在途中。这才是老寿善终,福者的一生。
作者简介
余浩,任之堂主人,任之堂中医诊所执业中医师。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