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和尚的养生之道
TUhjnbcbe - 2021/1/11 0:42:00
白癜风怎么得的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910/6515551.html

全国广播电视金牌主持人郭力和您聊健康

郭力导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也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息”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运动,促进身体气血流通;四要减少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郭力温馨提示:更多中医防治疾病的妙招儿,

TUhjnbcbe - 2021/1/11 0:43:00

老和尚的养生之道

海贤老和尚

老和尚教人要好好念佛,持戒念佛,他自己的身行还是持戒念佛。

二〇〇五年,已是一百零五岁高龄的海贤老和尚,为了给师弟海庆法师的肉身装饰金身而远赴广州,有位书法家见到老和尚年过百岁却依然身体康健,不需要人照顾,而且思维敏捷,对他很佩服,便向他请教养生之道,老和尚简单地回答他:“持戒念佛。”

持戒念佛是诸佛如来自行化他的总纲领。老和尚持的是什么戒律?三皈、五戒、十善、六度,他守住这些,一生没有触犯,所以他能够得定,能够开悟,能够往生自在。

三皈是佛法教学的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

第一,“皈依佛”,觉而不迷。“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佛”是觉,意思是要从一切迷惑颠倒中回过头来依自性觉。所以“皈依佛”绝对不是依靠自心以外的佛,那叫作心外求法。

第二,“皈依法”,正而不邪。法是经典,佛所说的、佛所行的叫正知正见,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第三,“皈依僧”,净而不染。“僧”代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染污中回过头来依清净心。

三皈是皈依三宝。尤其当见到三宝的形相时,要能立刻回光返照归到自性三宝,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学佛是学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学佛用的方法是戒律、禅定和智慧。佛首先教人要持戒,戒就是五戒和十善。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有身、语、意三方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戒和善有区别:善是善行,没有约束的力量;戒有约束的力量。

三皈、五戒、十善是佛家的基本戒律。再向上提升,就有六度和普贤十愿,这是行门,能成就我们的德行。

海贤老和尚说他的养生之道是“持戒念佛”。持戒是养身,念佛是养心:我们把佛法说的五戒、十善做好了,就是养身,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好中之好。

五戒也就是中国老祖宗所教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

心呢?心要清净,念佛能让心清净,能让心专一,除了这句佛号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身心清净,自然健康。

海贤老和尚一生没有犯过戒,真做到了持戒念佛。他肯吃苦,能忍受,六度中的忍辱波罗蜜做到家了。一生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没有人照顾他,他自己照顾自己。

生活虽然艰苦,可是他时时刻刻待人接物都是满面春风、一团欢喜——他那个喜是真的,是从内心里生出来的。在这个世间受尽苦头也能不起心动念,这真叫功夫。

海贤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严。他没有着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净平等,那就是戒成就。

(《海贤和尚》,妙音著,团结出版社,年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和尚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