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线下雅集第42期~~
~~中都满庭芳儒学文化沙龙总第期~~
时间:.12.19上午.
地点:晋中银行东城支行
主讲:杜改转
全民养生文化系列讲座之
“荤”乃温柔陷阱“素”里含着玄机
——探索素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天下一切的禁忌、一切的规则都是对生命的呵护!因为天地之间人为最贵!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载:此五种之辛,熟食者发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然诸饿*等则舐其唇吻,常与*住而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为其说法,毁犯禁戒,赞淫怒痴,令人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之五种辛菜。
《楞严经》中,释迦摩尼佛说,五辛生吃会使人易生嗔恨心,熟食会使人多生欲望。而且十方善神天仙都讨厌它们的味道,所以吃了它们的人,也就等于自断善缘,使得善神护法远离于你。不止是善神远离,饿*顺着你口中发出的臭味就来亲近你了,甚至会经常和你“接吻”,经常与*道众生亲近,你的福德就会越来越少,厄运也就越来越多。
古有“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的说法。
大雁失去配偶,终身独居,不再另寻新欢,代表贞节;
乌鱼生子时,两眼昏花,无法捕食,小乌鱼便自动游入母亲嘴里,为其充饥,代表孝。天以忠、孝、节、义教化于民,故“四不吃”的禁忌不但流传于道教,在民间也有很大影响。
古今中外的素食名人
吃素是神圣庄严的:中国古人在与神灵沟通的时候是需要斋戒沐浴的,意思是身心都要干净,在重大的祭祀活动的前夕,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莫不认同,莫不尊行。可见"茹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味"。所谓"净其身",意与"仁"同,圣人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谓"清其心",意为不纵欲,满足于恬淡之心境。
而素朴还有根本之意,“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素问》中说“素,本也”。同样在告诫世人不能忘本,忘恩必负义,如同子女不能忘记父母的生养之恩,忘恩则福弃,忘本则灾临。素还有光泽之意,像剥茧抽丝去掉杂质后的光泽,泽出自易经《兑为泽》卦,泽对应天,古人讲在“坐忘”和“心斋”后出现心光乍现,这种心性之光是直通天地的人性辉光。
所以素的泽光代表着智慧、收获与喜悦。
饮食乃人类生存本能之需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饮食为主。素食又称“蔬食”,这种饮食观念代表着一种有益身心的文化精神,蕴涵着健康、环保、契合天理、回归自然、节欲修心的特质。
慈悲
这是素食最基本的价值。不杀生,呵护生命,这是素食之道的底线,也是素食最重要的意义和社会功能。这构成了素食与宗教界、动保界联系的价值纽带,也划定了素食文化和营销的红线。
健康
这是对素食者本人最直接的利益所在,也是素食之道最容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价值关怀。由于从这个维度推广难度相对较低,今天健康成为素食推广最受重视的角度。
清静
素食不仅意味着远离血腥浊臭,身体上得到了清净,更重要的是,精神上远离了杀戮、暴力、贪欲,而接纳了慈悲、包容、奉献。所以,日本人将素食说成是“精进料理”的确深得素食之道的精髓,素食是一种修行,是一种灵性的净化,精神的提升。这也是佛家、道家素食为什么一定要戒除五辛,为什么素食者会热衷于茶道、瑜伽、禅修等宗教修行的根本原因。素食其实也是一种精神上最有补益的滋养。
......
~~分享花絮~~
每一个生命最终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过更真诚、更自由的生活并以最好的自己融入这个世界、回归这个宇宙?它有一个办法就是与一切物种和谐相处。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就叫做“仁”(人)
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五伦关系都是一种纠缠即缘。不吃动物,就是不要和动物发生纠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