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该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人类历史上曾有创造出璀璨文明的几大古老民族,即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后随着古罗马和古希腊文明的崛起,除古中国之外的其它三大文明古国逐渐走向衰弱以致消失。时至今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站桩功法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我们有必要通过以“整体论”、“先验论”、“心物一体论”为支点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养成本体观和辩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站桩养生功法的根基和灵*,揭示并决定着养生的本质,彰显着站桩功法区别于其他运动方式的特色,指引着站桩功法修炼的方向。有关“文化”的定义,在《周易.贲卦.彖传》中有这样的概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有内质和外文两层含义,《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娇柔,造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化~在《说文解字》中做如此解释:“化,教行也。”
在南昌大学程啸斌教授的《传统武术技击》一书中对文化做出了更为明晰的阐述:诠释事物运行规律的表现形式为“文”,通过“文”的形式去教化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在经过“文”的洗礼后得到的升华则称之为“化”。并进一步作出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思维方式之别
站桩功法是以古人经历身心实修而获得的切实经验为导向,运用整体观念,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辩证思维通过对功法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修炼,对人体各项机能进行修复、培固与强壮,从而起到由祛病、养身到强身、益智的作用。
在日常的站桩功法修炼中,良好功法思维的养成是明确练习方向、持续收获习练成果的关键所在。西方文化偏向于“结构性思维”,注重原子论,着重于事物的粒子、组合,揭示的是事物的可分解性和外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偏向于“关系性思维”,注重一元论,着重于事物的整体、分化,揭示的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各类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气神
一,精气神学说
传统养生文化将精、气、神称作人体的“三宝”,有先、后天之分。所谓先天“三宝”,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初始状态来看,那些无形的、自然本能状态的、功能性的、超越时空界限的东西;所谓后天“三宝”是指从物质世界和世俗社会现实状态来看,那些有型的、人为的,、实体性的、与熵增的物质规律相一致的东西。
二,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
1,精是构成生命本原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是体内精华物质的总称。
2,气是精的载体,精以气的形式运行,不断补给人体生理活动的能量;
3,神是气作用的表现和结果,通过气的运行作用,使人的神(思维,意识)以及其他活动得以产生、维持和延续。
三,精气神的划分
精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划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后天之精,源于清气和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源泉。同时根据内涵范围,又可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泛指构成机体和机体内储藏的精华物质;狭义之精指的是生殖之精。
气分哲学范畴和养生范畴。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质,即气一元论,而后分阴阳,进而生化万物。在中医学中认为:气是生命机能的动力和能量运动。哲学中的“气”和中医学中的“气”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彼此之间有相承关系和共性认知,即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是气根本属性。
神《说文解字》中如此解释: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神”字的本义是指北斗的斗柄,后衍生出万物“主宰”之意。从客观角度来认识,神有四层含义的解释:1,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2,指生命活动的主宰;3,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即神态;4,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第一种解释属于哲学范畴,后三种解释相互关联,可分却不可离。
站桩养生功法修炼的真义
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整体论”、“先验论”、“心物一体论”为思想指导,培养功法自需的思维方式,追溯传统养生之源,回归功法修炼之本;轻流派之纷之形式,重功能提升之实质,将人体精、气、神按照其内在规律强化它,通过系统规范的修炼增强其功能,并实现为我所用的功法修炼效果,是一位站桩练功者基本的态度和素养,同时也是“能得始终”的重要前提。
~~~~~~~~~~~~~~~~~~~~~~~~~~~~~~~~~~~~~
作者.
~~~~~~~~~~~~~~~~~~~~~~~~~~~~~~~~~~~~~
鲍雪峰点亮让世界知道您的品味
中医养生文化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精神,推动全市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彰显宣传中医药在防治冬春季传染性疾病及新冠肺炎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12月29日——12月30日,毕节市第一届中医养生文化节暨中医中药中国行主医院举行。毕节市人民*府副市长丹彤,毕节市卫生健康局*组书记、局长陈德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讲话,医院领导班子、医院院长出席活动,医院*委书记吴国春主持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以“弘扬中医文化、防疫守护健康”为主题,内容包括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毕节市名中医义诊巡诊,特色中药制剂、膏方展示,毕节市中医养生操比赛,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拜师典礼,中医特色疗法、技术展示,学术交流活动(医院院长论坛)等系列活动。
市人民*府副市长丹彤讲话
丹彤强调: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载体,专家阵容强大,活动内容丰富,既有高层次的交流论坛,也有中医药特色展示,还有义诊巡诊活动,在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术盛宴的同时,也为全市群众提供了一场融合医疗卫生、健康保健、中医养生等为一体的健康盛宴。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契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好中医药事业,讲好中医药故事,将中医药文化打造成毕节新的城市名片,为推进“健康毕节”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并预祝本届“中医养生文化节”圆满成功。
市卫健局*组书记、局长陈德奉讲话
陈德奉指出:通过开展中医养生文化节系列活动,可以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让中医药走进寻常百姓家,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推动中医药文化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希望大家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优化中医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挖掘中医底蕴,精心将本次中医文化节办好、办出成效,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医院*委书记吴国春主持活动启动仪式
医院院长徐全华致辞:承办本次活动,是医院的自豪和荣幸。活动的开展,将为推动毕节中医药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毕节市中医药大健康内涵建设和中医文化传播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市中医事业的同仁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交流与合作。相信有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有市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指导,全市“中医人”必将不忘初心,砥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助力人民健康建设。
医院院长徐全华致辞
活动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毕节市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活动集锦
医院院长论坛
以医联体为载体,医院院长、省内外专家就“‘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或“后抗疫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思路”进行专题讲座、座谈。让更多人正确理解中医、接受中医,运用中医,使中医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习惯和健康自觉。
特色、中医药制剂展示
医院自制特色中药制剂、膏方等作为展销展品,通过现场品尝、使用,向广大群众和患者推广、传播中医养生治未病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中医养生文化,让群众和患者参与体验,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切身体验到传统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中的独特作用。
毕节市中医养生操比赛
旨在传播普及中医健康养生知识,不断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增强其防疫抗疫的能力,更好地展现医务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营造热爱中医传统养生运动氛围,大力推广中医传统养身保健运动。
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拜师典礼
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拜师仪式,读经典、颂名方、传精髓,让学徒和老师都感到一份尊重和厚重,加深老师、学徒之间的感情,进而增添他们心中的责任感,让老师愿意教,让学徒乐于学,同时,也传承和发展中医传统文化。
中医特色疗法、技术展示
通过展示为全市优秀中医特色疗法提供更好的推广平台,加强全市中医特色疗法交流,进一步挖掘并传承优良的中医传统技术,培养中医特色疗法人才,宣传推毕节中医药康养服务产业创新成果,彰显健康产业新成就,贡献于社会,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努力。
主持人(由左至右)万晓雪、犹小乙、马睿、陈源
活动留影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