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3万粒五谷杂粮砌成六和塔,兰溪这项传统
TUhjnbcbe - 2021/2/8 17:24:00

粮食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以五谷杂粮为材料,通过艺术造型黏合堆砌而成,既是祭品,更是工艺品,制作工艺精巧细作。

据悉,乾隆年间,兰溪金家村有座化千庙,庙内化千大帝备受村民敬仰。为了供奉化千大帝,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金家村村民童翠凤特意前往苏州学习制作粮食砌供奉化千大帝。正月,金家村村民将化千大帝迎至积庆堂摆砌三天,八方亲友看后啧啧称奇。一时轰动兰溪城乡,事后代代传承。此后每逢祭祀活动,金家村家家户户都会以五谷杂粮为原料,精心粘贴,制作亭、篮、炉盒、牌坊、屏风……以此为供品,表达了人们祈求年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吉祥如意的愿望。

粮食砌的传承人

童洁琴和严素珍是粮食砌的传人,童洁琴至今还记得老父亲童拓基离世前的殷殷嘱咐“你一定要将这门手艺给传承下去!”童拓基,金华市“八婺工匠”,他不求经济回报,利用工作之余,创作了“牌坊”、“六和塔”、“雷峰塔”等多个粮食砌作品,为兰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童拓基

童洁琴从小爱看父亲童拓基做粮食砌,七八年前和父亲的另外一名徒弟严素珍一起开始跟着学做粮食砌。“尽管平时工作很忙,但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我们还在继续坚守着这门手艺。”童洁琴说,做粮食砌不但是个费时费力的活计,而且没有经济回报,没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是坚守不下来的。

“这个六和塔是父亲带领我们一起耗时两年多,用13万粒五谷杂粮黏合堆砌而成的,当中花费的心血不是用简单的金钱所能衡量的。”童洁琴看着架子上的“六和塔”粮食砌动情地说道:“虽然做这门手艺不赚钱,要吃苦,而且很麻烦,但我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我们当中来,一起将这个手艺传承下去!”

△六和塔

粮食砌的制作过程

一、确定制作样品

大致有鼎、烛台、花瓶、牌楼、台、亭、阁、塔、屏风、狮、虎、象、羊、麒麟、果盒、如意等吉祥物,大户砌大件,小户砌小件,各自定制。

二、制样

在一块平整光滑的木板上用竹篾围成模框,制成与制作物同样大小的模具。再用钳子和竹插将粮食一粒一粒依次排列,拼成花色图案。

三、上胶成片

在模框中涂上一层胶黏物(原用黏性的糯米糊,后来也可用凡士林替代),大件内需加细钢丝。

四、定型

在排列成图案的平面上,涂上一层薄薄的黏合剂,黏合剂以蜂蜡与松香为原料,经熔化后制成,拼件完成后,阴凉干燥、干固。

五、组合

按设计好的图样,精心组合,配上丝绸、花草、光片等饰物,外罩以玻璃木框,即成为一件美观别致的工艺品。

文字何丽萍

视频丁成何丽萍

点击图片看精彩回顾

下载兰精灵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13万粒五谷杂粮砌成六和塔,兰溪这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