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农谚有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那么,就从今天起,让我们更加阳光地面对生活,告别感伤,不负春光。
春分由来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太阳位于*经0°(春分点)的日子。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品读春分
说燕
即将到春分节气,古人以鸟来定四时八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立夏立冬)。玄鸟司分,也就是由玄鸟来定春分、秋分。玄鸟,就是燕子。
玄是黑色、北方,所谓“天玄地*”,这是古人关于天地萌生万物的认识。玄元是天地混沌时的一体之气,而北方对应五行中的水。燕子从北方穿越混沌之气,就带来了春天的雨水。春分节气,春过了一半,燕子带来了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燕子春分飞归,有好几个美丽的意象。首先是——“瑶光星散为燕”,瑶是美玉,而瑶光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七星,象征着祥瑞。然后是飞翔的姿态——“燕子腰轻欲受风”,风在它身下,飞得那么轻盈。再然后,据称它们都是穿夜月而飞归的,在月夜里,羽翼披着厚厚一层月光,又是多美……
燕子春分飞回时,衔泥附炎热,飞花入户香,天就热了。待秋分飞回,把热带走,草木就将色变,天就凉了。(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著)
春分日
徐铉(唐)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踏莎行
欧阳修(宋)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
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
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分习俗
吃春菜
“春菜”,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开红纸或*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粘雀嘴
家家吃汤圆,还煮些不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嘴,以防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春分当天放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二三尺。
节令养生提示
饮食篇:忌热寒,求中和
春分时节,饮食方面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可适当多吃*豆芽、芹菜、小葱、莴笋等。
作息篇:睡眠足,勤锻炼
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可驱“春困”,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等;饭量不宜过饱。
“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保健篇:慎春捂,多梳头
不少人懂得春捂秋冻,但春分后,是否应该春捂就得看天气了。人们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服。此时头部要少捂,春分后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阳经,利于阳气升发。
春分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荠菜、春菜、春笋是这一节气的时令蔬菜,且属性较为平和,可以适当食用。
以下便介绍这三种食物的一些做法。
1、荠菜
中医认为荠菜性平,味甘,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的功效。荠菜自古以来都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赞“三月荠菜饶有味”,中国著名作家汪曾祺更是在其散文中详细描述了凉拌荠菜的做法: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这种做法保留了荠菜的鲜美滋味,广东人在自家做这道菜的时候,还可以把姜米换成姜蓉或姜汁,再加入蒜蓉一起食用,可醒脾除湿。
荠菜糊古称“百岁羹”,适合老人食用。挑选不带花的鲜嫩荠菜,充分浸泡清洗后切成茸,或用搅拌机打成糊,另将鸡蛋打散,加入虾皮,拌匀,往烧开的水中加入荠菜茸,待其煮开后加入蛋液,轻柔搅拌成蛋花状,加适量盐及麻油,即可熄火起锅。这道羹喝起来鲜香味美,入口顺滑,是餐前的醒味佳品,又有平补中气的功效。荠菜还可以和猪肉一起做成荠菜混沌,这又是上海、江浙一代的做法了。
2、春菜
春菜和芥菜的外观和味道相似,很多人认为两者是同一种蔬菜,其实春菜是莴苣属的一种,味虽苦但属性却并不像芥菜那样寒凉。中医认为春菜味甘、苦,性平偏凉,可利尿通便,消积下气。对于产妇来说可以增加奶水,有助消化,许多潮汕人甚至认为春菜是坐月子唯一能吃的蔬菜,可见其属性是较为温和的。
春菜排骨煲是最地道的吃法,是广东人上潮式酒楼的必点菜式,潮汕人更自豪地誉为素菜中的上品。这道菜在自家中也十分好做,先将筒骨焯水,去浮沫后加入清水、干贝一同煮开后改小火熬汤。春菜择好洗净,菜梗和菜叶分开,香菇丁用油炒香后倒入春菜,先炒菜梗,随后倒入菜叶一同翻炒至软。然后倒入汤锅内,下几片生姜,适量盐,以中小火焖煮10分钟即可关火食用了。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群来说,多加姜片、胡椒同煮,即可放心享用。
3、春笋
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又被称为“山八珍”。无论是美食家、文人还是中医名家都对春笋十分喜爱,古人在《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美学家李渔认为,笋在烹饪中的地位就像中药的甘草一样,是可以调和其他各种滋味的,他还说,在《本草》中记载的食物,对人体有益又十分可口的就只有竹笋了。可见竹笋在中国古代是相当受欢迎的食材和药材。
我国各地还有许多以春笋为主的名菜,如“春笋烧鲥鱼”、“春笋白拌鸡”,沪菜中的“枸杞春笋”,陕菜中的“春笋焖肉”等。清代文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几乎每一道荤菜都用到了笋丁增香,例如一道名为“鸡丝”的菜,“拆鸡为丝,秋油、芥末、醋拌之。此杭菜也。加笋芹俱可。用笋丝、秋油、酒炒之亦可。拌者用熟鸡,炒者用生鸡”。
以笋作为主食者在《随园食单》中也有记载,比如这道笋煨火肉,做法就是将春笋和火腿肉切成方块,一起煨制,煮开之后,倒掉盐水。如此重复两遍。(当然也可以将此水留下来,以便烹制其他菜肴),然后再放入冰糖煨制,成熟后即可食用。我们日常在烹制鲜笋的时候,通常会提前焯水,一来可以去掉笋中的草酸,解除涩的口感,二来可以缩短烹制的时间,以便呈现其脆嫩的口感,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