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阳气今从地底回冬至养生食疗
TUhjnbcbe - 2021/2/21 16:55:00
冬至日极南影长

冬者,终也;至者,极也。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日,天文台圭表会投下全年最长的正午日影,提醒人们这一天有最短的白昼和最长的黑夜。终藏之气至此盛极,并由此走向衰弱——太阳高度角回升,正午的圭表日影逐寸缩减;而萌茁之气来复——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北移,白昼逐渐延长,天光破晓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唐诗中有“阳气今从地底回”的句子,形容颇为生动贴切。不过,太阳直射点北归对气温的影响并非即时可见。如果以为从冬至日开始阳气初兴,天气也立即开始变暖,可就大错特错。我国有冬天“数九”的习俗,一般是从冬至日起,每9天记一个“九”,如“一九”、“二九”这样依次排列到“九九”,就到了蜇虫苏醒,春分将至之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物候略有差异,但普遍认为三九最为严寒,五九立春后才真正回暖。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云:“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外界环境寒冷的同时,机体阳气深藏在内在下,气血温煦体表的能力不足。因此在冬至以后一个半月左右,防寒保暖都是养生不可轻忽之事。《诗经·豳风·七月》里“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就是描绘百姓在冬至后猎获野兽皮毛献与贵族的情形。《*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时期宜早睡晚起;宜衣着周密以防感冒或诱发喘证、胸痹心痛或肢节痹痛,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冬天,更宜佩戴好口罩谨防受到呼吸道传染病的侵害;宜多用膏脂滋养肌肤以防坼裂生疮。不宜衣着单薄,在寒风中暴露胸腹、脚踝,不宜节食减肥,不宜食饮寒凉如雪糕、冰沙等,也不宜有过劳、纵欲、峻补等扰动肾阳的行为。对于确属阳虚体弱的人士,这一时期可适当进补,益气温阳,但对于病属虚实夹杂者,应寓清于补,或攻补兼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益药的用量、配伍。不可误认为进食大鱼大肉、参茸杞草就一定对病体有益,自行盲目填补。对于冒触寒邪而致疾病者,宜根据具体病证口服散寒通络药物治疗,如再造散、当归四逆汤、良附丸、阳和汤之类。也可以酌情加用外治法,包括熨洗、敷贴、艾灸、拔罐等。

养生厨房

提到益气温阳,总绕不开热气袅袅的羊肉汤锅。与三五亲友灯下把盏,围炉闲话,一任窗外冻雪严霜,便是经典的中式冬日图景。其实养生美味岂止于羊肉。板栗烧鸡、香酥鹌鹑、芥末墩儿等等也都是家庭中容易制作的快手益气温阳菜肴。板栗甘温,补肾强筋,饱满的栗仁焯水油炸后与鸡块同烧,加生抽、红糖,滋味鲜浓,且能温中健脾。鹌鹑入馔益筋骨,健脾利湿,每逢冬季鹌鹑产蛋量减少,养殖户便会将其中部分肥育后上市出售。以辛热的传统复合香料腌制,整只裹粉炸至金*,再复炸至酥脆,就是一道益气佳品。“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芥原产中国,其籽辛热无*,能补元阳,温肺豁痰,除胸膈寒冷,散肿止痛。研末后调以油糖盐醋,沸水沏成糊状,泼在墩码烫熟的大白菜嫩叶上腌渍一昼夜即成,生津解腻,相得益彰,入口难忘。

生机常在

有常德,顺时者昌;食无定味,适口为珍。州地产丰饶,烹调技法形形色色,适合冬季益气温阳的菜式还有很多,炒韭菜、胡辣汤、干煸鳝丝、杏仁核桃羹……总会有一张食谱不仅能帮助你保持健康体魄,也能从口感、滋味上俘获你的舌尖,撩动心神。

1

2

3

4

这或许是食疗养生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在面对疾病时,人类所能做的事终归有限,食疗与标准的药物治疗相比,作用或许更加微末。可是它能为人带来多一些的满足感、安全感,和多一些的盼头。就如冬至漫漫长夜中微弱但永不断绝的阳气,鼓舞你尽力守下去——

你知道春天会如约归来。

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为您提供优质、专业、全面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是我们永远的奋斗目标!

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宣

稿件来源/中西医结合科

作者/张历元

校对/黎巍威

编辑/史宗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阳气今从地底回冬至养生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