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冬季中医食疗养生篇天麻
TUhjnbcbe - 2021/2/28 18:57:00

天麻,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冬季茎枯时采挖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季发芽时采挖者名“春麻”,质量较差。采挖后,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用时润透或蒸软,切片。中医认为,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症。

天麻的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用药法象》:“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


  《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天麻的临床应用


  1.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3.防治心血管疾病


  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


  4.降血压


  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5.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用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如治小儿急惊风,常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息风止痉药同用;用治小儿脾虚慢惊,则与人参、白术、白僵蚕等药配伍;用治小儿诸惊,可与全蝎、制南星、白僵蚕同用。

中医食疗推荐:


  天麻富含天麻素、天麻多糖、维生素A、生物碱、黏液质等,其中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是主要成分。可入膳,制成天麻炖鸡、天麻竹沥粥、天麻猪脑粥、天麻鱼头汤、天麻山药炖乳鸽等食用,亦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天麻炖鸡


  原料:母鸡1只(重约g),天麻15g,水发冻菇50g,鸡汤g,调料适量。


  做法:将天麻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笼蒸10min取出。鸡去骨切成小块,用油氽一下,捞出。葱、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用文火焖40min,加入天麻片,再焖5min,勾芡,淋上鸡油。即可食用。


  养生功效:平肝息风,祛风止痛。

天麻猪脑粥


  原料:天麻10g,猪脑1个,粳米g。


  做法:将猪脑洗净,与天麻共同置于砂锅内,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脑熟为度。


  养生功效:平肝息风,行气活血。

天麻山药炖乳鸽


  原料: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g,乳鸽4只,生姜片25g,料酒35g,精盐10g。


  做法:上述药料加水用大火烧开,撇去表面浮沫后,小火炖60分钟,加入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养生功效:补肝益肾、健脾益胃、补气益肺、滋肾固精。

天麻竹沥粥


  原料:天麻10g,粳米g,竹沥30g,白糖适量。


  做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分2次服用。


  养生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天麻鱼头煲


  原料:鲢鱼头g,天麻35g,茯苓20g,枸杞子10g,姜5g,盐3g,胡椒粉1g。


  做法:鱼头去鳃,从中间劈开剁成块,用水冲洗干净,焯一下水;天麻片、茯苓、枸杞子分别用水洗净;将焯好的鱼头及天麻片、茯苓、姜片放入砂煲内,加入鸡汤后,用大火烧开,撇去表面浮沫;再放入枸杞子盖好,改用小火煲1小时左右,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口味即成。


  养生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季中医食疗养生篇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