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无论是修炼内功或者修道还是传统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入静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因为生命体的功能有不同层次。
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和干扰,是人体与生俱来,重要的内在致病源。
这是由生命体:高层次对低层次功能有抑制干扰作用,且这种作用的强度与层次差距呈正相关;高层次功能有脱离低层次功能的约束而升高层次的程度呈正相关。而人是位于进化顶级生物,层次差距最大。
传统养生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静养生”。其中又集中体现在减少意识活动(神)上:“养生以调神为主,调神以不用神为主”。“不用神”包括“戒贪”,“顺其自然”。《列子》:静神灭想,生之道也”。《庄子》:“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道德经》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摘录了六朝以前的养生经验,编成《养生延命录》如:“静者寿,躁这夭。”“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保持平静,就是时时刻刻在练功。”
入静,更是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
“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天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
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来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传统养生文化以思想手段为主,而入静则还要加上重要的生理手段。一般需要“三调”。即:身,心,息等方法进行。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
如果不能入静,就不可能驾驭自己那颗浮躁的心,无法驾驭浮躁的心更不可能导引真气运行,即使有那种感觉也只是假象。所以,不管练功还是要做好啥都该以静,定为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拿出点时间放下万缘,让心灵回归,返璞归真,感受下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的入静状态,无论你的心还是身将会自然净化,心身愉悦。
道教ID:daoismcn福生無量天尊?结缘:辛丑牛年,道家风水吉祥春联福字!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年,这五大生肖命中有“劫”!该如何扭转运势?
?结缘《道德真经》繁楷抄经本,道教至上宝典、修行必学典籍!
?中国预言奇书,《推背图》第四十四象,将在不久后应验!?你有什么资格学修道?师父凭什么传你大道正宗?
?武当道医神方妙法:四个一疗法,药到病除,手到痛止!
?羽衣常带烟霞色:世上颜色千千万,道教为何偏爱青色和紫色?
?一言止杀,邱处机祖师的治世奇功是什么!
?人体有两大排湿开关,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请加道长私人
在养生文化中,中医养生一直有着健康、安全的美誉。养生在于衰老的长期对抗斗争中,中医养生有很多有效的妙方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延年益寿。
一、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二、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四、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五、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六、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七、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八、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中医养生妙招,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上面的八个中医养生妙招对健康养生很有效果。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方法,比如中医养生食疗妙方等结合着一起,养生延年益寿效果更加。
温馨提示:我们致力于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导,但并不能替代医生之诊断治疗,如您身体不适请拨打文章末端的咨询电话或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