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中医药法第14条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这一新规的出台,意味着以往开办中医诊所实行的“审批制”从此改为“报备制”。在这一新*的雨露滋润之下,相信全国各地的中医馆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受相关*策落地影响,中医诊所审批变备案门槛降低,医生多点执业简化,开办效率大幅提升;诊所标准出台,鼓励社会办医,又使得民办中医馆开设数量持续快速增加,民办与公立中医馆间的剧烈竞争不可避免。中医馆的蓬勃发展是中医大健康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过去医院和中药店为主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正在兴起的中医馆主要是面向基层提供中医健护服务。中医馆今后的创新发展,医院抢客源。医院的工作重点是治疗急危重患者,那中医馆的服务重点就应该是慢常老客户。慢性病、常见病、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等的康复和治疗都是中医馆的核心业务。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理疗。现在很多足浴店、按摩馆、做SPA的美容院,都可以归结为泛中医健护。
中医馆经过十几年的行业积累,开始拒绝同质化,更加注重自身优势与特长,在服务项目、产品结构、目标顾客、宣传路线等方面,勇走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差异化求生存谋发展。
中医馆从之前的治病,延伸到防病和养生,目标顾客群体也从易患病的老年群体,扩充到现代快节奏重压力下的亚健康中青年群体,从因病致贫的中低收入群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