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体质辩证是中医养生的基础性工程
TUhjnbcbe - 2021/5/22 4:34:00

提要:许多中医养生偏离中医,在正确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养生才是中医养生,体质是病的未病形式,体质辩证是中医养生的基础性工程。

一、中医养生乱象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推拿、拨火罐、气功等丰富多样的技术和方法。

中医养生热潮的兴起,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的。经济宽裕促使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有更多精力注重养生;高昂医疗费、西医药伤身体也促使人们崇尚绿色而成本低廉的中医养生。而中医提倡“治未病”的理念,主张把看病时机前移,以预防为主,自然受到推崇。

随着中医养生的迅速发展,精明的商家和个人想尽办法分得一杯羹。

种类的养生书籍,诸如《一日养生法》《从头到脚说健康》《中医养生》《养生的智慧》《用中医体质养生》和《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等,有的是剪辑报刊,有的是瞎编辑,大部分书都没有基本的中医理念。

从“太医”刘弘章、“排*教父”林光常,到“绿豆名医”张悟本、“神仙道长”李一等人,都曾经极度风光。

不少休闲会所、洗浴店、美容机构等纷纷假中医之名,推出各种保健项目招揽生意。诸如此类的现象,不一而足。

上个月,一个亲戚说头发掉得很厉害,要过来诊治。我当时就跟我老婆说,一定是她天天喝生姜加普洱茶喝出问题了。

过来面诊,果然她舌绛红,睡不好,舌苔*腻并且有红色草莓粒,脉弦数。我说,湿热严重,难怪脱发严重。我说,你根本不适合喝生姜加普洱茶。你是热底,火上加油啊。她说,应该是这么回事,因为这几天没喝生姜加普洱茶,脱发就减少了。我开了龙胆泻肝丸,并吩咐别吃上火的,多吃清热祛湿的食物。

我老婆对我说,许多群,就有很多人经常发这样一个养生方,说是喝姜枣茶是最好的食疗养生。每天早上喝生姜红枣茶,可以提振阳气。

这样养生,完全背离了中医原则,撞对了当然好,撞不到,不伤身体、出问题吗?

二、在正确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养生才是中医养生

中医的两大特色: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辩证论治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体质是病的未病形式

中医学古无“体质”之名,“体质”一词在晚清时期的中医著作中才开始出现。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体质分类是传统中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也就是一般常听到的寒、热、虚、实。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的中医体质课题组历经30余年研究,通过对例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结论:中国人可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证”是对疾病的本质的高度概括,而体质反映的是一种在非疾病状态下就已经存在的个体特异性。体质的偏倾可以看作是一种潜在的病证,它往往是形成真正疾病的基础,在这一点上,证与体质类型之间往往是相互过渡的,其内在根据也可能是一致的,但对于临床应用来说,两者在概念上还是应该加以区分的。

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体质强健者不易生病。另一方面,不同的个体特别是不同体质,虽然感觉同一病邪,也可能发生不同性质的疾病,可以说,病是“前景”,体质是“底色”。

体质(平和质除外)是“证”的未病形式。体质是相对稳定且长期存在的常态,而证候则是暂时存在且易变化的病态。所谓的未病,并非真正无病,它只是病的静止状态而已。而动态的病固然需要治病,而静态的病同样需要治疗,这就是治未病的意义所在。如果未病没有得到治病,它早晚会变成显在的已病。(王新华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1版,第页,第~页)。

调理体质或治未病,比亚健康的概念就要准确,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把体质分为九种的辩证分类,无论对治病还是调理身体都远远不够。比如,我在治病和调理身体时,就发现寒热错杂的半夏泻心汤证和龙胆泻肝汤证两种体质占了现代人体质的50%左右,而这两种体质,在王琦团队得出的九种体质而得到国家认可的结论是没有反映出来。这样看来,这种国家承认的九种体质的分类,就有很大缺陷和不足了。另外,九种体质的分类,太简单了。这样就造成了相当大部分人无法根据九种体质分类了调理身体治未病,若用之服务于治病,缺陷就更加明显了。

四、体质辩证是中医养生的基础性工程

现在有的中医派别,号称正宗中医,认为万病皆阳虚即阳气不足所致,治疗什么病也是四逆汤或喝生姜汤。这不是真中医,它背离了中医的基本原则。真正的中医认为,致病因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阴阳的失衡导致寒热虚实都可致病,不可能只有阳虚一个病因。而且,治病和调理身体也不是一味补阳,要根据具体病情用不同的方法。《*帝内经》把治病和调理身体的根本原则表达很清楚,“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中医的调理身体治病跟修车一样的道理。我们修车,首先要了解清楚是什么类型的车,如货车、轿车、拖拉机、推土机等,还要清楚是什么品牌、型号的,最后还要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因为不同类型车、不同品牌型号车,其差别部件构成、功能和修理差别十分大。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瞎修瞎撞,可能不但没修好车,还把车修坏了。

中医的调理身体治病跟修车一样的道理,但是更加复杂。中医治病调理特别是调理身体,首先要把要把体质搞清楚。瞎养生,可能造成,热底补阳而火上加油,寒底清热则雪上加霜,虚泻实补。则犯了中医之虚虚实实之戒,此乃中医治病调理身体之大忌。现在的人养生,不问寒热虚实,上来就补阳,就喝姜汤,不出问题就怪了。

辩证体质,乃中医治病调理身体之基础工程。没有把体质准确辩证清楚之前,千万别瞎养生,别把身体折腾坏了。

《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医治病调理身体跟打战一样道理,中医说用药如用兵。

调理身体也不可造次啊。

中医学堂沈老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质辩证是中医养生的基础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