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庄子天眼全开究竟看见了什么懂逍遥,才懂悲
TUhjnbcbe - 2021/7/22 23:40:00
北京著名酒渣鼻医院 http://liangssw.com/jiepai/13124.html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春暖花开,重读中学课文——庄子《逍遥游》,忽然悟出,我们没有庄子那般心境,那样洒脱,但可以淡化得失,懂得享受过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由。懂逍遥,才懂悲欢本无常……

文∣栖云

简书作者蒋坤元先生写过一段故事:祖父不识字,一生务农,喝醉酒就殴打祖母。一次差点打瞎祖母的眼睛。祖父64岁那年,瘫痪在床。祖母没有一句怨言,悉心照料。大姑问祖父:你现在还想打娘吗?祖父苦笑一声答,如果我早知道老了是这个样子,即使有人逼我打,我也不会打。读罢思忖,倘若世间存在轮回,下辈子这老头仍会故伎重演。为什么?因为他才蔽识浅,打媳妇时根本无法预知未来。天地空蒙,谁又曾先知先觉呢?忽然想到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的名篇《逍遥游》。其中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翻译过来大意是: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天黑到天明时段。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知春而不知秋,知秋则不知春。其实活着就是求知的过程,以时空为书本,自己为书签,遽然开篇和戛然而止之间,因见过的天地、众生大相径庭,见证的自己便截然有异。换句话说,局部跟全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开天眼,览遍人世沧桑

逍遥。换个词:自由。成为中学时代《逍遥游》的读后感。物我两忘,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虚空境界。可是现在,突然一激灵,当年何止浅,何止简啊!原来,沧桑的凹痕来自于时光雕刻。风蚀雨剥,才呈现思想的深邃。原来庄子的逍遥,并非“无”,而是浩瀚“拥有”之后的觉悟;并非忘形和忘情,而是不困顿于形和情。就像《逍遥游》中由鲲化作的鹏。振翅拍激三千里波涛;御风扶摇九万里重霄。那是太空远瞻的视野!兵荒马乱,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偏偏这位庄子,生了双外星人的眼睛,跳出三界外,像大鹏一样洞悉世界。是啊,若云端观望,纵然山崩地裂,恐也轻描淡写;若古今穿梭,纵然生老病死,恐也司空见惯。目睹太多,观察太久,总会视无常为平常,视异象为景象,像极了帝王看腻六宫粉黛,伶人唱倦福祸相依。众生相不过悲欢离合、六道轮回,如此而已。

○求自由,最懂生死相依其实庄子曾近名利。担任漆园吏。由于春秋末年,漆器逐渐盛行,成为重要的生活、祭祀用物,所以管理漆园的官,官职虽小,责任重大。所以,凭借博学多识,进一步加官进爵未尝不可能。楚威王,就是《芈月传》中芈月的老爹久闻庄子大名,差人以礼相邀。庄子却婉拒。理由很简单,不愿受束缚,追逐自由。个人觉得,庄子的自由绝非简单的淡泊名利,而是超越名利。人间那点区区杂烂事儿,无须挂齿。也非酸腐文人的心高气傲。他一直俯瞰大地,用修悟梳理蝼蚁般忙碌的众生走向。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心境,心境决定作为。所以当妻子不幸去世的时候,他鼓盆而歌:“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当弟子找他商议,准备将来为他厚葬的时候,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美玉,星辰为珍珠,万物为我送行,难道葬物还不齐备吗?”电视剧《芈月传》剧照

○平常心,笑看花开花落庄子的心界像开过光的镜子,照见乾坤万物和人世运程。高远而自由翱翔!他带给我们的,是跳出红尘,穿越秦观的“雾锁楼台,月迷津渡”;抛开南唐后主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亦不纠结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见天地中的自己,小我中的大我。人生不过如此,一切过往均将在死亡面前告一段落,然后等待灵*下一次重启!如同布拉德·皮特的经典之作,电影《第六感生死缘》。电影《第六感生死缘》剧照皮特扮演死神,跨过石桥到阳间接应亡灵。临终的老人说:“也许我们会带着美好的记忆离开”。参透的人生理该如此!没有谁能永远固守一种状态,活着何尝不像一次次远足,哭过,笑过,惊慌失措,疯狂撒野过;死亡何尝不像一场场应聘,被拒绝过,被刁难过,也被录取过。不必恐惧,亦不必抱憾。我们没有庄子那般心境,那样洒脱,但可以淡化得失,懂得享受过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由。这是庄子教给我们的大智慧。共享!图片|网络

商务合作

添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天眼全开究竟看见了什么懂逍遥,才懂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