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全国首届ldquo健康中国midd
TUhjnbcbe - 2021/7/27 15:40:00

4月14号从河南南召小空山遗址启航,历经46个日日夜夜,足迹遍布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9省20地的全国首届“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圆满落下帷幕。

“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以艾传爱,用艾来传递健康,传播正能量。从中原人类文明发祥地南召小空山取火引燃艾绒,一路从中原文明发祥地到美丽的南海之滨,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沿海再回到鲍姑的家乡陈留。在时隔年后,迎接中国第一位女灸家鲍姑*归故里。

艾灸文化是中医的灵*,中华文化是国人的信仰。相信在各位传艾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之下,中国中医事业定能蓬勃发展,祖国的文化瑰宝定能焕发新彩!为更多的国人带来健康的福音,让全世界同仁共同见证中医文化的力量。

健康中国全民艾灸

以灸传爱艾满人间

“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

全程20站花絮

1、河南南召小空山(中原人类文明发祥地)

南召小空山遗址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较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已知世界最早人类利用光学原理取火遗址地。

南召县小店乡朱庄村空山洞内发现了人类“冰台取火”遗址。南召古人类从石崖上的凹槽中取冰,利用冰块球面凸透镜的原理聚光,举冰引燃艾绒取火,这就是“冰台取火”。“冰台取火”把人类使用艾草、应用光学技术追溯至三万年前。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发现,就将艾草叫做“冰台”。

这是中原人类文明之火的源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小空人点燃中原文明的第一把圣火,文明薪火经久流传,在人类进化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河南南阳(医圣张仲景故里)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张仲景对中医药的贡献深刻的影响着南阳人对艾草、艾灸的人文情怀,群众知艾、用艾意愿高居不下。《伤寒杂病论》中“柏叶汤”和“芎归胶艾汤”中均记载有艾叶的使用。中医著名典籍《*帝内经》中,也有艾草的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民间也流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艾火在南阳传递,在医圣的故里祭拜医圣张仲景,借此传达后人对中医国粹艾灸几千年来的传承、感恩和发扬的心态。

3、河南新郑(轩辕*帝故里)

“天地玄*,宇宙洪荒。华夏根脉,源远流长。”新郑是*帝故里,是轩辕*帝的出生、建都地,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寻根问祖,同沐智慧之光,从这里传递出去的艾火,凝聚了华夏民族的使命和灵*,象征着艾文化的薪火相传,必将更有力量,生生不息!

4、河南淮阳太昊陵(人祖伏羲故里)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帝陵、大禹陵)之一,是一座气势磅薄、规模雄伟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是著名的“天下第一陵”。

“复兴中医,唯赖自强;济世救人,永志不忘;薪火光大,传承弘扬;怀古励今,意在图强。”护艾使者们在“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拜“三皇之首”伏羲大帝,祈福华夏儿女幸福安康。

5、安徽亳州(神医华佗故里)

“中华药都,开斯先河,明清繁盛,通达三江。天下药材,四海药商,神医感召,咸聚药乡。”亳(bó)州,简称亳,古称“谯(qiáo)城”,是中华四大药都之一,有着“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美称,道源圣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非凡智慧。

“外科鼻祖,解剖首创,麻沸神汤,除痼祛疾。中藏经典,脉象求源,天地之机,妙手丹方。五禽神戏,教化安康,岁月更迭,今更荣光。”华佗,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护艾使者们在“中华药都”——安徽亳州,拜“神医”华佗,敬以至诚,恭祭于神医尊像之前,让“神医”精神代代流传、福泽苍生。

6、湖北蕲春(药圣李时珍故里)

李时珍,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被后世尊为“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护艾使者们在“李时珍故里”——湖北蕲春,拜“药圣”李时珍,敬以至诚,恭祭于药圣尊像之前,弘扬李时珍精神和民族传统的医药文化。

7、湖南临湘药姑山(《本草纲目》成书地)

临湘药姑山是瑶族文明的发源地,药材资源丰富,有“江南天然药库”之美誉,是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采集药物和研究药物学的重要基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在此采药14年采集药物标本,足迹踏遍药姑山,曾云:“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连”。

湖南岳阳临湘站艾火传递战线长达三公里,由各企业、医院自发组成的护艾方阵,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让艾融合,让爱融合”,艾火在药姑山下传递,让“大医精诚,无私奉献”的精神铭记心间,让艾生生不息。

8、湖南长沙(湖湘灸法发祥地)

“艾火薪传、世界非遗”是“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湖南长沙站的主题。

长沙雨花非遗馆馆长邓运娇、广誉远湖南分公司董事长徐经顺、湖南广西商会会长李田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李丹丹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章薇教授、湖南省针灸学会会长常小荣教授发表了致辞,表达了对此次艾火传递活动的美好祝愿。常小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针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艾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它在历史各个时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做了重要保障。

健康是大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健康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应把“健康”理念植入到人民大众心目中去。艾灸可以为大家带来健康、可以全民施灸,它既是医疗行为又是民众保健行为,所以,我们应大力弘扬、推崇。

4月21号下午,“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实事求是”牌匾前感受伟人之智慧,学习*史,了解*的历史进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9、湖南韶山(伟人故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中国共产*已经走过了年的光辉历程。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伟人故里传大“艾”,实现健康中国梦。护艾使者在伟人故里——湖南韶山传递“艾火”,将领袖为民情怀继承传承下去,为中国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精神,表达大家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10、湖南株洲炎陵县(炎帝神农故里)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因误食断肠草,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

数千年的香火传承,成就了炎帝陵“中华民族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精神家园”的历史文化地位,被誉为“神州第一陵”。

护艾使者们在“神州第一陵”——拜炎帝陵,寻华夏根祖圣地,祈福华夏儿女幸福安康。传承中华医祖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发明医药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11、广州三元宫(灸圣鲍姑济世之所)

三元宫(越岗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是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是广州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主要活动场地。

据史书记载三元宫是东晋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在此修道行医而建,唐称悟性寺,万历年间重修时始称三元宫,人为纪念鲍姑在此立像祀奉,称鲍姑祠。

在三元宫的鲍姑殿为本次艾火传递万里行祈福,全程庄严肃穆,现场的护艾团队带着一颗恭敬赤诚之心,祭拜我们中国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

12、广东惠州罗浮山(葛洪鲍姑夫妻修道行医之所)

鲍姑为艾灸治病第一人,当年鲍姑在罗浮山为百姓艾灸治病时,用的正是本地出产的红脚艾。相传她治赘疣最为得心应手,具体医治方法是采用越秀山脚下产的红脚艾,制成艾绒条,用火点燃,在赘疣上熏,不久,赘疣便全部脱落。《鲍姑祠记》中有所记述:“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

鲍姑的丈夫葛洪是艾灸界公认的“隔物灸”发明人,他编写的中医急诊手册——《肘后备急方》,启迪了青蒿素发现者、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科研思维,助攻中国摘得首枚诺贝尔医学奖。

艾火传递仪式开始后,艾火传递人员手执火炬、艾火灯、艾绒桶等,在护旗手的陪伴下,从罗浮山冲虚古观起程,在经过八个站点的依次传递后,艾火最终送至东樵草堂。罗浮山站受到当地*府的大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首届ldquo健康中国m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