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琳仪,女,祖籍江苏吴县。中共*员,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研究生导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一九三三年六月出生于杭州。一九五六年考取上海中医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院学生。
葛琳仪教授在求学期间,得学院良师程门雪、王文东、乔仰先等先生之器重,受其真传;寒窗六载,深得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之精华,于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院中医内科悬壶行医,又师从吴士元先生,临床上以擅治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而著称,活人无数。年出任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医院院长;—年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理事、浙江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现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等职。
葛琳仪教授出自科班,博采众长,融古贯今,临证50年,学验俱丰。临证中,以葛氏独创的“三位合一”辨证思维模式,融辨体质、辨病、辨证为一体,因人、因时、因地实施辨治;且常藉以扎实的中医学功底,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主张诊治中的衷中参西,使选方用药精练得当,强化了中医治病“知常善变”和“治病求本”的辨证观。
葛琳仪教授自年起主持了“省防治慢性气管炎协作组”的临床研究工作,曾先后对七叶一枝花、侧柏叶、山苍子油等52种防治慢性气管炎的有效药物,进行了反复的临床药理、植化实验等研究,主持开展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工作,对万余名慢性气管炎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制订出该病的中西医结合分型辨治的标准及方法,并筛选出防治慢性气管炎的多种单味有效中草药及药对,制成了多种不同剂型,应用于临床,在诊治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方面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运用清肺温肾法以“正本清源、补虚泻实”为治疗原则,以“寒热并用,轻重有度”的用药特色,在迁延难治的咳喘病治疗中屡获佳效。
葛琳仪教授不仅擅治呼吸系统疾病,对消化系统病症的诊治也颇具心得。认为中焦之为病,当责之于脾,而治本之法,应以理脾为要。临证中常强调脾为湿土,喜燥恶湿,宜升则健;胃为燥土,喜润恶燥,宜降则和。故脾为病,宜甘温升提;胃为病,宜甘润通降。在遣方用药上,以用药简练、轻重有度为特点。临证中,巧用药对以求效捷。善用辛润之品于消渴病中,常于治本之法中参以辛润,因“辛”能散、能行、能润,通过其散、行,来宣通三焦气机,指出养阴辛润之品既可振奋阳气,促进阴津化生,而使滋润,又可防清润甘滋过盛而阻碍气机,辛润合参以治消渴,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在中医急症研究方面,于年率先在浙江省内开展并组建中医急症协作组,出任浙江省中医急症协作组临床组组长,研制了“止血一号”等七种治疗出血、高热、疼痛及急性菌痢等急症的有效药物;其中“止血一号”获年浙江省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为中医急症工作作出了贡献。
壹清肺平喘方贰理气和中方点击‘原文’DownLoadPDFfileandhighqualityJPGfile(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